“中印大同”的战略思考
[ 2008-01-15 09:2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虽然中印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增强了各自的亲近感,如今中印又都需要一个和谐的国际周边环境,以利于国内经济建设,但是中印在对待两国交往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上,存在着价值观认同和取向不一的矛盾。印度总理辛格访华,双方有望在这些问题上进行深入交流与协商,把中印友好关系推向更崭新的阶段。而笔者认为,目前在中印学术界探讨的“CHINDIA”(“中印大同”)的理想,将成为中印友好关系发展新的理念和发展方向。

“CHINDIA”是由印度友人兰密施首创的。他认为,中印的崛起引起世界的关注,而“中印大同”真正的含义有中印友好、同为一体、和谐共存、互相尊重、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几层意思在内。这种超越“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范式的历史唯物论,其核心内容是倡导一个“和”字,而“和为贵”已是中国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两大战略理念。“中印大同”不是中印友好关系中不可实现的乌托邦,它是有着中印两国极为深厚相通的文化底蕴支撑的。中印文化的和谐理论和价值取向不但是“中印大同”的理论基础,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而中印两国2000多年的友好文化交流史,是“中印大同”的感情基础。

就中印关系的现状而言,有四个方面需要中印两国倍加关注,以使“中印大同”的理想逐步成为现实,并使中印友好关系迈向真正意义上的正常化道路。

第一,目前中印两国的民间交流十分薄弱。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中印两国普通百姓对正在崛起的对方国家的了解是相当肤浅和贫乏的,不少中国人认为佛教源自于现在的印度,不少印度人则仍认为上海比孟买落后、中国的铁路要比印度差等等。为此,扩大民间交流与沟通,不但有利于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与谅解,也有利于为发展中印友好关系和最终解决久存的矛盾与问题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更加宽松的人文环境,促使矛盾与问题尽早妥善解决。

第二,就目前中印关系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而言,“边界问题”已成为中印友好关系继续深入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印“边界问题”如能得以最终解决,阻拦中印友好关系发展的绊脚石将得以排除,中印两国人民间最大的心理障碍也将得以消解。但对待该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以免留下新的隐患。

第三, 加强中印边界地区森林、草原植被、水资源以及矿藏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问题已日益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印两国及南亚各国应该尽快成立协调小组,并共同组建相应的研究机构,制定出长期的可持续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规划方案,造福于中印及南亚各国人民。

第四,中印现在分别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和“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两国应努力尽早成为正式成员国。因为这两个组织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元文化、谋求共同发展的精神,体现了国际社会寻求新型的、非对抗性的、互相尊重的国际关系模式,也符合“CHINDIA”、“中印大同” 的思想。此外,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但有利于中印友好关系深入全面地发展,也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吴永年)(来源:解放日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