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飞架“铁路桥” 欧亚货运瓶颈有望缓解
[ 2008-01-31 16:35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月24日,在德国北部汉堡港货运火车站,一条700多米长的列车从两排耀眼烟花之间缓缓通过,这便是自北京远赴万里、历时15天而来的“中德国际集装箱示范列车”。在如雷掌声中,德国铁路集团总裁哈特姆特·梅多恩向众人宣布:“这趟来自北京的列车行驶里程创下了世界纪录!这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工程!”

·“欧亚大陆桥”15天横跨中欧

这趟试运行的货运火车1月9日从北京大红门火车站出发,途经中国、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6国,在15天内跑完了全程9780公里,比原计划提前了5天。

这趟列车的集装箱装运量为98个标准箱,满载着来自中国的电子、鞋类和服装等产品。其行驶时间比原先船运所需的34天减少了一半多,费用则比空运便宜得多。

梅多恩表示,来自途经6国的专家将对这次试运行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的改善建议。到2010年将正式开通中欧常规货运列车,每天将有两列车同时从中国和德国对开,届时最短的行驶时间将缩短到10天以内。另外,德国铁路方面还表示,除了直通北京的列车外,该线路还将连接中国东北、上海以及东南沿海等。

梅多恩盛赞,这次试运行的成功有力证明了“欧亚大陆桥”铁路货运是有前途的,通过各国继续合作以及改善基础设施、克服技术困难等……它将能够帮助各国工商领域的客户更好地进行跨国投资。

·六方合作结硕果

正如梅多恩所言,这次试运行的成功是沿途各国政府和铁路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早在1月9日列车从北京出发时,6国铁路部门的主要领导便悉数出场,举行了盛大的发车仪式。各国铁路公司也在北京签署了初步合作协议,全面的合作对铁路试运行的成功和未来的改进计划至关重要。

比如,目前由于不同国家铁轨的宽度不同,货运列车的车轮必须在整个路途中更换两次。如果从欧洲出发,一次是在波兰和白俄罗斯边境,一次是进入中国边境时。列车的司机也要更换,因为在不同国家,铁路信号也不同。这都需要各国铁路部门的通力合作。

根据6国签订的合作协议,在铁路正式运行前各方需要完成的工作仍然非常艰巨,比如共同确定集装箱列车运费、组织均衡货源、完善信息交换、优化列车运输组织等。在边境通关方面,各国铁路部门也需与海关和边检部门加强协作。同时各国还需进一步完善集装箱列车的组织工作等。

·有望突破中欧货运瓶颈

列车的试运行成功,除了源于各国通力合作之外,还基于各方对“欧亚大陆桥”市场价值的共同认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字显示,目前欧亚间年贸易额达到6000亿美元,其中仅中欧之间的贸易额就达到约3000亿美元,中德之间贸易额则达到1000亿美元。该组织预计,到2010年欧亚间贸易额将超过9000亿美元,两地间的贸易往来正在日益活跃。

与双方贸易额迅速增长不相适应的是两地货物运输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目前中欧之间的货运主要通过公路、海运进行,公路运费高,海运用时过长(约34-40天),且许多港口吞吐量已经饱和。中欧间现有的运输体系已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货运需求。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从事中国消费电子产品网上直销业务的张素甫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只能通过海运从国内运送电子产品到德国,途中所需时间在一个月以上。当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一种新产品可能3个月就会被市场淘汰。中欧之间的货运瓶颈,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销售”。

在此次“欧亚大陆桥”开通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梅多恩,正是在2006年访问中国时看到了中欧货运的巨大市场潜力,下决心要促成这项跨国、跨洲的合作。德国铁路方面对这条线路已投资了20亿欧元,并将成为未来路线的主要运营方。梅多恩表示,这条线路对未来欧亚贸易的意义是重大的。(来源:新华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