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制成功新型智能化反装甲灵巧弹药
[ 2008-02-15 10:02 ]

·敢为人先:创新之路踏荒而行

在该项课题的论证中,韩珺礼一改传统火炮只求密集度不求精度的做法,大胆引入射击精度概念。

俗话说:更上一层,高看一眼。韩珺礼在院校一口气读完了硕士和博士,系统的学习使他的知识水平有了极大提升。1997年,韩珺礼到某研究所压制武器组工作,从此涉足陆军装备科研领域。带着野战部队的扎实沉稳和高等院校的细致严谨,韩珺礼参与了某新型武器系统的研发工作,并且迅速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在该项课题的论证中,韩珺礼一改传统火炮只求密集度不求精度的做法,大胆引入射击精度概念。在他看来,只有确立了射击精度概念,才能将新型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在韩珺礼的积极推动下,在研发该型武器系统时成立了弹道专项组,专门负责研究解决射击精度问题。弹道专项组的成立标志着射击精度概念在该型武器系统研发中的确立。然而在当时,很多经验丰富的装备科研专家对韩珺礼的弹道专项组心存质疑,认为要实现火炮射击精度不仅难度太大,而且缺乏实战意义。多年后的今天,这些质疑的声音随着新型武器系统的研发成功渐趋平静。当同行们回过头来看这些研发历程中的一波三折,不禁叹服韩珺礼引入射击精度概念时的远见卓识。

在韩珺礼看来,搞科研必须眼界开阔,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些年,韩珺礼和项目组的同事们一边埋头苦干、努力钻研,一边虚心求教于许多国内科研界的精英和专家。在一些科研项目中,韩珺礼先后邀请过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权威科研机构的院士、教授及研究员十余人,积极搭建问计于民的创新之路。在召开科研课题讨论会时,韩珺礼为所有与会科研专家建立会议意见签字存档制度,此举一下子提高了专家们发言时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多年来,韩珺礼广泛邀请社会各界科研专家为科研项目建言献策,在科研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