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信息化监控手段评估飞行员空中训练质量
[ 2008-02-28 09:09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03号超低空高度保持较好,但时间保持与大纲要求还有差距,成绩为4.5分……”26日天上午,东海舰队航空兵某轰炸机团组织训练讲评,团长方冰打开先进的飞行参数记录器和指挥判读仪,只见飞行员的飞行状态、数据在大屏幕上一一显示,谁飞得怎么样一目了然。新年度开训以来,该团利用信息化监控手段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对飞行员空中训练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有效提高了评估效益。

“过去飞机一上天,就变成了雷达屏幕上的一个小绿点,飞行员做了什么战术动作,指挥员难以把握。”方冰介绍说,飞行成绩监控和讲评是航空兵部队训练的重要一环,过去讲评主要以教员、空中领航员和机组返航后的报告为依据,空中飞行的技术、战术动作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

如今,飞参记录器成了模糊评估的“终结者”。飞参记录器俗称“黑匣子”,过去一般应用于飞行事故的调查分析。将其应用到飞行训练领域后,可以全维回放飞行员空中战术动作的完成情况。记者在该团看到,经过数据还原,大屏幕上出现了飞机在空中飞行的三维动画,飞行员每一个操作动作、每一条飞行航迹、每一个天地协同指令的落实尽收眼底,相当于飞行训练有了空中“裁判员”,让蓝天训练评估跨入精细化、科学化轨道。(来源:解放军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