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 全面推进健康生态养殖
[ 2008-03-24 15:4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农业部副部长牛盾3月21日在中国福州召开的中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工作座谈会上说,新形势下中国正为加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全面推进健康生态养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牛副部长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水产贸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产品贸易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实现了持续增长和全面发展,贸易额由1978年的61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81亿美元,年均增长9.2%,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与水产品贸易发展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2001年到2007年,水产品贸易由61亿美元增加到145亿美元,水产品贸易在农产品贸易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保持在20%左右。

近年我国水产品贸易发生了新变化。2007年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增幅分别比上年回落15.8和14.6个百分点,水产品依然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但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比2006年下降3.9个百分点。目前,名优养殖产品出口额已占中国自产水产品出口的90%,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加工区域布局也相应形成,比如广东、广西、海南南美白对虾和罗非鱼养殖区域,福建、江西、广东鳗鱼养殖加工出口区域,浙江捕捞虾和大黄鱼养殖出口加工基地,江苏条斑紫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江苏、湖北小龙虾加工出口产业链,以及北方地区特色水产品养殖出口基地。同时,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来进料加工贸易,短短几年就成为捕捞水产品来进料加工的产业密集区。

牛副部长分析了当前影响水产贸易的国际国内因素。从国际方面来看: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供需和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从国内方面来看: 一是农产品市场供需波动加剧,不确定性增强,水产品贸易的市场风险增大。二是生产成本面临长期上涨趋势,保持出口竞争力优势难度加大。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和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水产品出口难度和成本加大。

牛副部长强调:新形势下中国为加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全面推进健康生态养殖正采取六项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是围绕三个重点,制定和落实好区域优势布局规划。2008年我国农业部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编制了《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2008-2015)》,按照“突出优势、重视基础、着眼发展”原则,将“两带一区”调整为黄渤海、东南沿海两个优势产业带和长江优势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将优势品种扩展到8个,并调整、充实和增加了区域范围,目的是通过巩固和完善“两带一区”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区域布局,继续推动优势产业集聚,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二是全面推进健康生态养殖,切实保障出口原料质量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关系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也关系广大渔农民和企业的切身利益,是群众关心、国际关注的敏感问题。

一要实施好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抓好标准化养殖,控制合理的养殖规模,提高良种覆盖面,深入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和技术。通过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出口原料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命名活动,加大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水产养殖业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注重养殖水域生态养护,推进水产养殖业从主要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增长方式转变。

二要组织开展养殖业专项执法,提高出口原料质量安全监控水平。推动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的常态化,严格对养殖过程中投入品的监管,确保制度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岗。加大水产品药残监督抽查力度,扩大监测范围,提高抽样的代表性、随机性、强制性,重点加强养殖场用药监管,对于问题产品要追根溯源,严查到底,并尽快建立“黑名单”制度,对问题企业要重点监控严格执法,逐步建立“黑名单”公开通报制度。

三要加强对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物、药效等基础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解决病害发生时无药可用、现有可用渔药代谢周期不清楚、渔药使用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还要加强水产疫病防控和规范用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素质,从生产源头上保证安全用药。

三是加快渔业灾后生产恢复,保障今年水产品的有效供给。今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渔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直接影响到我国今年罗非鱼、斑点叉尾鮰等主要出口品种的原料供应和出口。为此,有关省市要积极研究对策,积极恢复生产,寻找替代品种,确保今年水产品加工出口不受大的影响。这里特别要强调,在全力恢复生产时千万不能放松质量安全意识,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联合有关部门,重点加强对苗种、饲料、渔药等生产物资市场监管。对养殖户要做好宣传培训和用药指导工作,禁止使用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要注意协调好水产品进口,丰富国内市场花样品种,保障有效供给。在这些方面,我们各有关部门都要给予应有的支持,帮助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行业自律。鼓励和扶持渔民、企业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原则,组织多种形式的出口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其在建设出口基地、组织执行出口合同、组织标准化养殖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生产规模化、操作标准化和产品优质化。行业协会要担负起促进行业自律的重要职责,健全各项自律性管理制度,推动诚信建设,规范会员行为,协调会员关系,建立完善的行业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为会员做好服务。要充分发挥现有的鳗鱼、鮰鱼、紫菜等品种行业协会、分会的专业化优势,加强分品种研究,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和提高自律水平。政府各部门要在更多方面为水产行业协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今后在政策、法规的制订方面要多听取协会的意见建议,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多发挥协会的积极作用,在对外交流方面多给协会参与的机会,推动行业协会尽快成长,真正使其在相关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是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推进自主品牌创建。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要更加注重自主品牌建设。今后,要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促进产品结构调整,鼓励节能型、环境友好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要加快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树立中国自己的国际渔业品牌。要激励企业进行产品认证工作,加大认证产品开发和监管。

六是加强国外标准跟踪研究,提高国际贸易预警能力。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国外标准和检测方法研究,尽快建立系统科学的质量标准制定和评价体系。同时,要组织专家及时跟踪研究国际农产品贸易和水产品市场动态,不仅要跟得上、跟得紧,还要有前瞻性,及时为决策部门出谋划策。要不断增强贸易预警能力、危机反应能力和应对处理能力。要构筑水产品贸易动态发布平台,方便国内企业及时了解国际水产品市场需求、价格和标准动态。针对我国水产养殖分散、养殖户规模小和渔民难以获取市场信息的客观情况,政府部门、协会团体和龙头企业要利用网络、电视、媒体甚至信函等各种有效形式定期向渔民发布国际市场信息,加大信息共享力度。(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 实习记者 周阳)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