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就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发表文章
[ 2008-03-28 15:2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此间出版的《人民日报》28日就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刊登题为《传统友谊与区域合作的纽带》的文章。现将文章全文转发如下:

3月30日至31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将在老挝首都万象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出席此次会议,并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领导人共同协商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未来发展的大计。这次会议对于次区域各国推动落实各项合作,密切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16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次区域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前沿。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协助下,次区域各国积极选择对经济发展带动性强的项目开展重点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到2007年底,各国在交通、能源、电信等九大重点合作领域开展了180多项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次区域各国的经济发展。目前,次区域各国基础设施连通性进一步加强,跨境运输和投资贸易领域的障碍与限制进一步减少,外国直接投资与区域内出口额成倍增长,次区域内每天生活开支不足1美元的人口数急剧下降。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让民众成为最大受益者,实现了各国的互利共赢,为促进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长期的合作中,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相互尊重,坦诚相待,维护了地区稳定,促进了社会繁荣。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家间经济互利合作、相互依存日益加深,这要求各国在保证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探索新型的国家关系。虽然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内文化的多元性,但区域内国家间山水相连、民族间血脉相承,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文化与商业往来。近年来,次区域各国通过平等参与、积极务实、形式多样、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增强了政治互信,扩大了共同利益,不但形成了次区域合作的一套完整的机制,也培育出了团结一致谋发展的大家庭意识,这对传承次区域历史文化,适应国际环境的大变化,满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要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正日益成为各国协商对话谋发展、共同面对机遇与挑战的重要平台。

中国十分重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阐明中国政府支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明确立场。16年来,中国一直本着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次区域各项合作,既是次区域合作的受益者,也为次区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双边贸易与投资额都有大幅度增长,在交通、能源、电信、农业、环境、卫生、旅游、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合作也有了新的进展。当前,中国政府正同次区域各国一道,把握发展的战略机遇,努力把大湄公河次区域构筑成中国连接东南亚的陆域经贸通道,实现次区域各国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保持次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使次区域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共同努力下,次区域经济合作将进入一个加速前行的新时期。相信在即将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能够把握大局,明确方向,协调立场,进一步深化在基础设施、贸易便利化和投资、农业、卫生、环保、人力资源开发和筹资等领域的合作,开创次区域合作更美好的明天。(来源:新华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