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
[ 2008-03-31 16:1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历史悠久的古国名都伊斯坦布尔建于公元前668年,旧址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庭,后来经过战争和重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该城以后,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从那时起一直是土耳其帝国的首都。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迁都安卡拉,但伊斯坦布尔仍然是土耳其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工商业中心和主要的旅游胜地。伊斯坦布尔省省会。全市面积 254平方公里,人口 548万,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土耳其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内陆及东部地区温带大陆型气候明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酷寒。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同时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名城,作为世界文明之都的伊斯坦布尔,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土耳其的“心动之地”。 在土耳其的历史、商业、民间传说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均独占鳌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伊斯坦布尔自古以来即为交通、军事、商业和宗教的重地,并曾为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有3000多年历史,其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管是罗马式斗兽场还是妻妾成群的后宫,都令人怦然心动。从罗马帝国留下来的君士坦丁堡古城的古典支柱、高低错落的圆形拱顶、高耸的尖塔装饰着整个市区。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峡,南端叫达达尼尔海峡,北端叫博斯普鲁斯(伊斯坦布尔)海峡,总称黑海海峡。此“黄金水道”是黑海通向外界的咽喉要地,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端。从这里出发向北从海上直达黑海沿岸各国;向南接着地中海,从海上可通欧、亚、非三个大陆;站在伊斯坦布尔的高处向西望去,欧洲大陆近在咫尺;向东虽有帕米尔高原阻隔,但200O年间丝绸之路上商贾不断往来。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洲际交通枢纽,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伊斯坦布尔不仅地理上横跨两洲,而且还兼收并蓄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从而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交汇点,随之遗留下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伊斯坦布尔现有40多座博物馆、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这些美丽的建筑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东西方交汇点的生动见证。在古代东方博物馆展有苏美尔人的头像、巴比伦人的瓦器、亚述人的浮雕等,这些都是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地区各民族史前时期的文物。在考古博物馆有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物,其中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巨大石棺,是公元前4世纪希腊艺术的杰作。在考拉教堂,有大量关于圣母、基督和使徒的壁画,是拜占庭艺术的代表作。在苏莱曼尼耶清真寺,雕梁画栋、镂金刻银,有许多奥斯曼时期的艺术珍品。在市内西岸旧城区里,历代各帝国时期遗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楼、渡槽随处可见。市内3000余座大小清真寺,可供全市1000万穆斯林礼拜之用。此外,城市内高耸的宣礼塔多达1000余座,在伊斯坦布尔市,只要举目四望,总会有造型各异的宣礼塔映入眼帘,故城市也有“宣礼塔城”之称。

在旧城区,有一处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进攻时曾以大炮破城之地,人称为“大炮门”。旧区城墙长7.2公里,有两重,内墙筑于413年,外墙筑于447年,外有城濠围护,内墙较高,约9米,厚4.8米,城墙上布以了望塔。了望塔高18米,间距54米。外城墙设有92座炮塔,今犹存56座。海边的城墙筑于439年。沿黄金角的城墙高9米,为石料构筑,原有110座了望塔和14座城门,今仅存小部分。沿马尔马拉海岸的城墙延伸8公里,今大部犹存。

伊斯坦布尔还是土耳其最大的工业、运输、贸易和文化中心,是联结欧亚的枢纽,公路和铁路四通八达。耶希尔科伊机场是土耳其最大的国际机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场之一。(来源:腾讯体育)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