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带领的9位欧洲委员来到北京,其阵容之豪华,是近年来中欧高层交流中所罕见的。
此次欧盟代表团来华,除了与中方共同启动“第一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外,主要会谈议题是“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当日,刚刚安顿下来的欧盟环境委员迪马斯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代表团此次来访,“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是一个主要议题,作为环境委员,您对此次访问有何期待?
迪马斯:我只是陪同巴罗佐主席的委员之一,我所谈的只代表“我”的观点。你说的不错,“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是此行的一个主要议题。
中国是欧盟的重要伙伴。在环境和气候变化议题上,我们已经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我希望能与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和环保部探索新的合作领域。
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需要有一个更全面的全球气候变化议定书来代替它。我希望此次双方能够达成共识,在此问题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一直处在世界前列。中国作为经济最具活力的力量,我希望它能与欧盟一起,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在应对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和森林面积减少这两个全球性的挑战面前,双方能够探索新的合作途径。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的环境和中国的环保政策?
迪马斯:中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正在经历欧洲许多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问题。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质量和水污染问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最近在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上采取的步骤。环保部周部长宣布,到20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10%。中国通过的并将于6月生效的《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的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关于环境问题,中国去年通过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使我深受鼓舞。这是中国迈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愿意在2005年通过的“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框架下,帮助中国顺利实现这一方案。
记者:此次中欧双方达成了哪些新的合作计划?
迪马斯:事实上,在“中欧气候变化滚动工作计划”、“中欧能源和环境项目”的框架下,中欧之间已经展开了很多方面的合作,有些项目已经处在最后的准备阶段。比如“近零排放项目”、“清洁发展机制促进项目”、“中国省级气候变化方案”、“中欧清洁能源中心”等项目,以及气候变化预警等方面的合作。
另外,欧盟“第七个研究与技术开发框架计划”已经完全对中国开放。在该计划下,2007年至2013年间有关能源和气候变化的预算已经增加到84亿欧元。
记者:您对中国2008年绿色奥运是怎么看的?
迪马斯:我非常支持中国把奥运会作为北京环境改善契机的做法。虽然北京人口只有全中国人口的1%,但“绿色奥运”成功的象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我注意到,在200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北京奥运环境目标评估中,总体结果非常积极。不过,评估还指出在空气污染问题上还有改进的空间。我听说,北京市政府正在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保证奥运会期间达到空气质量标准,以使运动员的竞技不受污染影响。这是非常积极的。
记者:您认为“绿色奥运”对中国的环境保护会产生长远影响吗?
迪马斯:如果中国所有的大城市都采取和北京类似的措施,这将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情。鼓励更有效地使用公共交通、有效使用太阳能、在水资源和污水处理上增加投入、雨水收集等,这些改变和技术革新集合起来,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世界上有许多城市在这方面正在经历快速的变化。大部分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在欧洲,与这一进程相伴的,是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变化。这些变化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将产生影响。我们如何应对,对21世纪我们的城市发展是否成功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欧洲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它也鼓励中国这么做。
记者:联合国有调查报告指出,气候变化会影响中国的食粮产量,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迪马斯:的确,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气候变暖导致粮食季节性早熟,而且对病虫害更加敏感。另一个问题是,果实在采摘之前就成熟了,结果大部分都提前掉落并烂在了地里,美国南部在2006年至2007年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另外,由于气候变暖,原来的少雨地区现在变成更为严重的干旱区,导致食粮歉收、牲畜死亡。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澳大利亚,现在正遭受连续第三年的旱灾。
中国和印度小麦和大米总产量占世界的一半还多,这使得2035年喜马拉雅冰川消失预期显得更加危险。因为冰川是这一地区的水源。我想引用莱斯特·布朗的一句名言:过去世界从来没有面临过像现在这样因亚洲冰川融化造成的可预见的、大规模的粮食安全问题。
记者:有关世界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2012年即将到期,您认为在2009年以前各国能就“后《京都议定书》”达成协议吗?
迪马斯:我想是的。世界各国,尤其是有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共同努力,才能使谈判最终成功。去年年底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规定在2009年年底前必须完成相关谈判。之所以确定在2009年,是因为各国政府都需要时间来批准这个文件,以使相关措施在2012年得以贯彻。
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路线图”里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4个内容:全球减排、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21个月的时间对于这么一个复杂的协议来说确实很短。
非常清楚的一点是,发达国家必须在这方面发挥带头作用。欧洲也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在这方面欧盟自己树立了榜样:采取措施以达到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30%的目标,欧盟希望其他发达国家也能够带头采取措施。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快速崛起的国家。(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