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日本《东京新闻》9月6日报道:作为残疾人体育盛会的北京残奥会于6日开幕。中国的残疾人事业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健全人和残疾人之间的交流很少。此次残奥会能否给中国社会带来变化,值得关注。
美国《洛杉矶时报》9月5日文章《残奥会让中国残疾人受益》:如果夏季奥运会对整个中国而言是首次的公开亮相,那么残奥会对中国残疾人而言甚至意义更大。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教授钱志亮说:"对残疾人的态度,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从外部引入的大量维护残疾人权利的观念,现在正在慢慢地被接受。"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一致努力,扩大残疾人的权利。中国政府最近批准了联合国保障平等对待残疾人的一项公约。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9月5日文章《中国残疾人面临的挑战》:残疾人金义(音)坐着轮椅乘公交和地铁穿行北京的过程说明,中国是多么认真地在解决残疾人问题。
在坡道和电梯的帮助下,奥运志愿者金义能够利用公共交通出行。
但他也承认,尽管出行条件得到改善,但普通人对残疾人的态度仍有待改变。
44岁的金义自学了英语,现在开了一家餐饮公司。他说:"过去人们不理解我们,以为我们只要填饱肚子看电视就行了。"
政府看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付诸了巨大的努力,教育人们如何与来北京参加残奥会的残疾人交流。
官员们说,他们正在尽一切努力扩大残疾人的权利。
在某些情况下,残疾人就算能够就业,他们所能申请的工作也是有限的。很多残疾人希望能有更多的选择。正如金义所说:"我们希望融入主流社会。"
有助中国消除社会偏见
英国《独立报》9月5日报道:中国8300多万残疾人在这个国家中几乎不容易看到,因为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家有残疾人会被其他人看不起,尤其是在城市里,对残疾人的歧视非常普遍。
残奥会被人们认为是中国消除这些偏见的一个机会,同时也可以作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一个催化剂。举办残奥会的其他城市的经验表明,残奥会的举办的确可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拥有100万残疾人的北京已经用3年时间对火车站、机场、酒店、医院和商店的残疾人通道进行了改进。
在欢迎残疾人运动员的举措中包括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举行的两个月中,取消北京对导盲犬的限制,尽管盲人运动员需要特殊批准才可以带自己的导盲犬入境。
路透社北京9月4日电:就在北京准备主办残奥会之际,政府大力赞扬各种改善中国大约8300万残疾人生活的努力。
北京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一名负责人说:"社会上的确存在歧视,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或许我们没有做足够多的工作来处理这个问题。"但是他又说,有些情况已经发生了转变。他说:"对今天的残疾人来说,上大学已经没有障碍,他们同别人一样享有同等条件。"他把这种状况归因于一系列新的反歧视法规的出台。
为了举办奥运会,北京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对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升级,这其中包括了新的地铁线路和一些道路。北京还特别花费了6亿美元,用来改进公共场所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这包括了地铁中数量有限的轮椅升降平台和一些轮椅可搭乘的新公交车。(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