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把握增进人道关爱的契机
[ 2008-09-10 09:04 ]

  9月9日,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在颁奖仪式上鼓掌。当日,萨马兰奇出席北京2008年残奥会场地自行车男子1公里计时赛(LC2)颁奖典礼并为前三名运动员颁奖。新华社记者张铎摄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北京残奥会精彩纷呈。这是一个契机,世界各地4000多位残疾人体育好手得以展示人类力与美的崇高境界;同时倡导世人,将人道关爱更充分地给予地球上十分之一的残疾人,推动残疾人事业向前迈步。

  赛场上,残疾人选手挥洒激情,突破极限,淋漓尽致地展现强者的风貌。他们在超越,在宣示:尽管身患残疾,但内心坚强,精神丰富,呼唤平等,需要尊重。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这些天身体力行,处处展现残疾人的精神风貌。上长城、往来各个场馆、出席残奥会开幕式,他都坚持独立操控轮椅,谢绝人们善意的扶助。他这样做,是在自然而坚定地表达残疾人的心声。克雷文参加过5届残奥会,他有这样一句名言:“残奥会赛场上,残疾人都是正常的。他们需要的是鼓励和喝彩,而不仅是帮助。”

  “残疾人都是正常的”——需要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理解这句话的辩证内涵。残疾人只是在生理或智能方面不同于健全人,他们是人类社会大家庭中平等的成员,享受充分的权利与尊重,残疾人精神没有残疾,生命与生活的权利同正常人一样。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世界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问题依然存在。据法国《世界报》2004年报道,法国残疾人的失业率为27%,而全国平均失业率为9.9%,在年龄和专业资格相当的情况下,残疾人的收入明显低于健全人。据美联社2006年报道,美国在过去近20年中,工作年龄段的残疾人只有34%有全职或临时工作,而正常人的就业率为78%,残疾人陷于贫困的可能性高出正常人近3倍。这是发达国家的情况,部分发展中国家受到经济社会条件制约,还有一些国家饱经战乱、灾荒和贫困,残疾人待遇也不容乐观。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残疾人渴望尊重,渴望平等。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经说,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理解和支持残疾人,人类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良知,这也是人道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尺,需要世人携手努力。

  关爱残疾人,关键要让他们无障碍地融入社会生活。要支持残疾人克服文化、经济和体力方面的限制,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这需要物质支持、法规的完善和社会道德的不断提升。在此,国际社会责无旁贷。

  关爱残疾人,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北京残奥会作为一个契机,彰显残疾人的意志、能力和进取精神,传达他们的信念和呼声,同时倡导世人敞开人道的胸怀,与残疾人携手并肩,充满信心地走向社会,让世界60多亿居民不分彼此,平等而有尊严地共享地球上的阳光雨露。(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 新华社记者 夏文辉)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