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城市建设:旧貌换新颜
[ 2008-09-12 16:15 ]

 
王文澜是《中国日报》资深摄影记者。2002年至今一直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在过去的30年,他不断地用镜头记录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一直以来,人们对中国旧城改造的问题争论不休:是否应该这么快?将曾经让城市风貌独具一格的建筑全部拆掉,是否太过无情?

在城市生活的人们都有些念旧的情结。要是老出租车司机碰上了说话带着当地口音的乘客,他们就会马上聊起各自过去住处的变化。言语间,流露着对过去的怀念。那个时候每家每户距离很近,骑自行车就能串门。而现如今,很多家已经从市中心搬到了遥远、曾经荒凉的郊外。

 
摄影记者:王文澜

今天的北京的确发展得很大,当人们还在为保留老房子而争论时,北京已经变成了中国古典建筑和现代风格建筑的结合体。

同时,可喜的是,从资本投入和创造的就业机会方面来看,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建筑业需求的增长也带动了钢铁和水泥业的发展。

 
摄影记者:王文澜

城市面貌的改变也为农民工提供了一份城里的工作。照片中,这些工人在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的工地上吃午饭。也许,你能听到他们每天用五种以上的方言打招呼。

根据2006年底公布的数字,中国所有城市共能够容纳5.77亿居民,占全国人口的44%。

但现阶段,中国仍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除了北京、上海以外,大多数城市的住房和公共基础设施仍很落后。

中国的城市分布较为分散,这一部分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造成的。韩国首都首尔集中了全国半数人口,并占据了大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相比之下,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GDP却仅占全国的3%多一点。

英文原文:In with the new

(作者:《中国日报》YOU NUO 编译:欧叶)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