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耀]:一是技术跨度大,航天员由舱内活动转向舱外活动,这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跨越。
[王兆耀]:唯一实现出舱活动必须突破飞船其他舱的吸附压,载人航天服的微机电,航天出舱活动的地面模拟训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完成舱外航天服等的研制。在只进行了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后,我们就实施航天出舱活动,这在技术上的跨度是很大的。
[王兆耀]:二是任务风险大。这次任务除了存在发射和回收这两个风险高度的出舱外,还增加了航天员出舱这个高风险的时段。
[王兆耀]:主要表现是航天员的出舱活动的顺序很难在地面进行完全全过程的真实的模拟训练。部分新研产品和新技术是首次进行飞行验证。
[王兆耀]:此外,这一次也是我们神舟飞船第一次载三个人的满负荷的飞行,这些都增加了我们飞行任务的风险。
[王兆耀]:三是航天员自主工作能力强。
[王兆耀]:这次飞行任务当中,航天员要在轨对舱外服务进行组装测试。要完成在轨训练、出舱取回实验样品装置,返回轨道舱等一系列操作。
[王兆耀]:在失重环境中操作时间长,强度大,自主性强,这个与前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当中航天员的操作相比有质的差别。因此可以说航天员的操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这次的任务成败。
[王兆耀]:四是实施难度大。
[王兆耀]:为了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要求,我们的飞行产品技术状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飞船进行了227项的变化,火箭进行了36项。必须确保舱外航天服和飞船气闸舱的安全可靠,航天员的各项操作要准确无误,测控通信要连续地稳定,飞行控制要及时准确。
[王兆耀]:这些对航天员的素质,对我们飞行产品,对地面支持保和飞行任务的组织指挥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兆耀]:五是参试系统庞大。
[王兆耀]:这次任务应该说是我们历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当中规模最庞大的一次,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出舱活动阶段的测控的连续,我们增加了测控船和境外地面测控站。并首次进行了中计飞行的数据传输实验,构成了陆海空天的立体参试体系。飞船测控和航天员的搜救就动用了9艘船舶,30多架飞机。谢谢!
[记者]:谢谢此次新闻发布会,我的问题是大家都知道中俄两国在载人航天工程都有合作,能否介绍一下“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有关中俄合作的情况?
[王兆耀]:中国和俄罗斯是友好联邦,我们两国政府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框架下,中国和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了互惠互利的合作、交流。两国在航天员的培训、载人飞船的研制等方面进行了合作。
[王兆耀]:2004年4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从俄罗斯新兴科学生产股份公司引进海英舱外服的合作合同。依据合同,俄方为中方研制生产了供飞行用的海英舱外服有三套,供低压训练用的舱外航天服有两套,供水槽训练用的舱外航天服四套,以及舱载的对接系统的四套,其中这些服装当中的供电和通讯等设备是由中方配套研制的。
[王兆耀]: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引进舱外航天服这个合同执行的十分顺利。这次“神舟七号”任务中两名中国航天员将分别穿着飞天舱外航天服和海英舱外航天飞实施出舱服务,俄方专家实施了全过程的服务。
[王兆耀]:这是中俄两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合作的一个重要事件。借此机会我也向俄罗斯同行给予我们的帮助表示感谢。
[王兆耀]: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进行合作,我想这是很符合我们两个国家的根本利益。“神舟七号”我们的合作成功,为我们双方今后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谢谢!
[主持人]: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提问先到这里。在我们这场新闻发布会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施期间,在北京举办多场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参加。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祝记者朋友们在东风航天城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愿大家的报道像“神七”任务一样完美,为“神七”任务添彩,谢谢大家。
(来源:人民网 编辑: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