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应给《中国日报》颁发一块“金牌”
[ 2008-10-29 13:37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奥运期间,《中国日报》发挥自身优势,以国际化的视角和专业化的报道理念做好《中国日报》、《奥运日报》(北京奥运会官方英文会刊)以及《残奥会会刊》(北京残奥会官方英文会刊)的涉奥报道。有效利用各种传播载体,积极做好“借船出海”工作,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奥运会宣传报道,不断强化报道原创性,大幅提高海内外落地率。在大量海外记者云集北京的情况下,稿件被外电转引量增加了一倍。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对《中国日报》的奥运报道十分满意,称“应该也给《中国日报》颁发一块金牌”。

  国际团队打造精品报道

  中国日报社奥运新闻中心主任谢松信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奥运会是一项国际盛事,所以,国际化和专业化是《中国日报》奥运报道的重要特性,更是“北京奥运会官方会刊”的宗旨。

  为了实现国际化和专业化,《中国日报》先后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英国等国家聘请了10余名资深编辑,他们中有具有30余年体育报道编辑经验的资深体育编辑,有参加过悉尼奥运会官方会刊编辑工作的专家,有花了5年多时间跟踪北京奥运报道的体育记者编辑,也有资深的美术主编。他们中,有部分是《中国日报》现有的资深外籍编辑,也有以前在《中国日报》工作过的外籍编辑,有为北京奥运会专门短期招聘的外籍编辑,也有“亚洲新闻联盟”成员派遣到《中国日报》工作的资深编辑。这些人组成了《中国日报》奥运报道的国际纵队,全面参与了奥运会报道的议题设置、报道策划、一线采访、版面设计和内容编辑,保证了报道的针对性和语言转换水平。

  精心策划展示国家形象

  在对奥运热点话题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中国日报》推出“奥运村来信”、“我的奥运”、“媒体文摘”、“发布会快讯”等一系列专栏。其中“奥运村来信”重点关注各国奥运代表团成员和国际奥委会官员在奥运村内发生的鲜活故事。该栏目刊发了《为救晕倒中国女孩三名波兰人错过开幕式点火》一文,当天即收到波兰使馆的感谢电话,并提供了进一步采访线索。

  《奥运日报》在全面报道奥运赛事的同时,充分考虑大量外国读者在中国的需要,开设了“热点赛事聚焦”、“热门博客”、“网友留言”、“赛事趣闻”、“北京生活”等专栏。其中,“北京生活”和“北京酒吧”专栏突出服务性信息的报道,为来华外国人提供信息指南。

  在做好赛事报道的同时,《中国日报》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有关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报道,把民主、开放、进步的中国客观、真实地展示给国际社会。如8月19日刊发的社论《北京并非“紫禁城”》指出,奥运筹办7年间,北京常住人口增加了210万,充分说明北京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式接纳外来移民,对外来务工人员也表现出更多的尊重和关怀。这些文章成为海外媒体了解中国的重要信息源。

  全方位立体式外宣

  为了扩大奥运报道的影响,《中国日报》通过开设奥运专版、专题等方式,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传播手段,形成立体式宣传,受众关注程度大幅提升。

  《中国日报》与中国移动联手推出中英文《双语手机报》、英文《奥运(残奥)手机报》,在最快时间内传输信息。《中国日报》还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将电子读物《电邮报》中大量涉奥精品报道传播到海外,直达各国政要、公司高管、智库、教育界和商界精英。目前,联合国正副秘书长也是《电邮报》的忠实读者。

  中国日报网开设的奥运讨论版、奥运博客等栏目每天为《奥运日报》提供5~10条读者言论和博客文章。在报网互动的推动下,海外网民的讨论热情不断提升。同时,《中国日报》充分利用各种国际资源,通过内容交换、“借船出海”等方式,实现了低成本、高覆盖的目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见习记者:王玉娟 编辑:韩榕华)


 

相关新闻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