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历史坐标中把握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方位
[ 2008-10-30 18:15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吹响了我国新一轮农村改革

发展的号角。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审视我国改革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和时代特点,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需要深刻把握农村发展的历史坐标和时代方位,更加深刻地认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以更宽的视野和更大的力度推进各项改革。

要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坐标中把握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方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农村改革,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在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占据特殊地位,发挥开创性作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以巨大的胆识、智慧和勇气,探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迈出了我国改革的第一步。此后,农村改革以磅礴之势,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它各领域,推动改革的全面燎原。没有农村改革的开展,就没有全面改革的推进,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不会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正如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和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获得重大胜利。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改革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胡锦涛总书记说:“抓住农村改革发展这个重点,就能掌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就能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改革的新突破,仍然需要由农村改革作出新的尝试、进行新的探索,仍然需要从农村改革中汲取智慧、积累经验。比如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如何深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改革,推动城乡社会发展融合;如何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等。以农村改革的新突破带动整个改革的新突围,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以更高的视角、更宽的视野来审视农村改革,把农村改革放在改革开放的大局中来考量、来谋划、来推进。另一方面,要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来把握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地位和任务,以农村改革的深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

要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坐标中把握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方位。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公共事业加快进步,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农村、农业和农民为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发展相比,与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相比,与市民的收入相比,农村仍然是普遍比较落后的地区,农业仍然是比较脆弱的产业,农民仍然是比较不富裕的群体。过去30年,农村改革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未来,农村改革将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进程。所以,我们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性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切实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切实加以解决。一方面,要跳出“三农”抓改革。借助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利用城市聚集的资源、资本、人才等要素,发挥市场取向改革形成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反哺力度,实践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思路。当前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许多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城市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加以解决。另一方面,要抓好农村改革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难点所在,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希望所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巨大的需求、无比美好的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搞好“三农”工作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扩大农民消费、拉动国内需求,以农村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坐标中把握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方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日趋加剧,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而且是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去年以来,世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了主要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导致新一轮的通胀压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所以,要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改革,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投入机制改革、农业经营方式改革等,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要把增强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作为农村改革的基本目标。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仍然很低,农业发展方式整体粗放的格局未变,农业生产要素未能充分有效流动,农业生产竞争力仍然不强。要加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改革,积极培育农业市场主体,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要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坐标中把握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方位。《决定》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影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败的重要一步。走好这一步,关键在于深化农村改革,形成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一要在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中破除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观念障碍。人为因素是造成当前城乡分割的重要根源。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些地方和部门从政策上人为地把城乡割离开来,使城乡公共资源不能流动,农村的发展未能在真正意义上获得与城市同等的待遇,致使城乡发展失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以思想的突破带动思路的创新。二要在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中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度藩篱是横亘于城乡之间的鸿沟。要加快推进包括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投入制度等在内的各项制度改革,构筑城乡协同发展、农村优先发展的制度要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回顾历史,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的发端;展望未来,农村改革依然是我国新一轮改革的起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坐标中准确把握农村改革的方位,就一定能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来源:新华网 编辑:欧叶)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