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教授喊冤:我的技术不是三聚氰胺(图)
[ 2008-10-31 09:28 ]

网上流传的关于“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是中科院发明”的帖子。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是中科院发明的?”近日,这一网络传闻迅速引发热议。昨天,早报记者采访了传闻中有偿转让“高蛋白精料”的当事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高银相。对于自己曾经参与的科研项目如今备受社会质疑,高银相表示,这是网上的误传,他研发的技术从未转让,也不会生产三聚氰胺。

  当事人称:网上内容本是内部资料

  早报记者昨天发现,网上仍能搜索到那条落款是“中科院研究生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的宣传信息。该信息写到:“利用有机氮及催化剂合成的高蛋白精料,作为畜禽高蛋白饲料添加剂补充料,具有含氮量高(36%以上,非蛋白250%以上),成本低,来源广等优点。本技术项目的原料为有机化工原料及农用化肥原料……”另外,宣传信息中还提到了价钱和服务等内容,且明码标价:本项目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土法也可上马(产品当地可销售)、工艺简单等优点。技术合作转让费1万元,函授费5000元。负责培训1-2名技术人员,长期咨询服务。

  “这条东西原本是内部的资料,后来不知道被谁挂到网上去了。”昨天,记者找到了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离退休及群众工作处办公的高银相教授,高银相说,传闻中点名的“中科院研究生院应用技术研究所”是他曾经的工作单位,但那已经是近十年前的事了,2000年,该单位已被取消。

  研发的项目不是三聚氰胺

  而对于传闻中所质疑的含氮量高的“高蛋白精料”,高银相承认,当时自己的确参与研发出一种名为“DH蛋白精饲料添加剂”的技术。1999年时,该技术信息在网上公布。不过,“虽然是一个开发项目,但是后来十年里没有向任何单位转让过,所以更不存在生产问题。” 高银相强调说。

  “DH蛋白精饲料添加剂”是否就是“三聚氰胺”?高银相解释说,要合成三聚氰胺的反应温度是400℃,而网上所称的“中科院的这项技术的实际反应温度在100℃以内”,所以根本不可能产生三聚氰胺。对于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是中科院发明的”的说法,高银相认为这更是混淆视听,因为三聚氰胺这种物质早在百年前就已出现。

  对于当初研究这项技术的初衷,高银相介绍,是为了制造氮含量高、耗粮少的牛饲料。他说,农业部规定,无机氮(非蛋白氮)化合物是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但只能用于反刍动物。因为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像一个发酵罐,能把饲料中的非蛋白氮成分分解掉。因此,美国的饲料及双缩脲标准中允许含有一定量的三聚氰胺。然而,一些不法饲料生产商却把三聚氰胺加入了鸡饲料中,鸡无法像牛那样转化非蛋白氮,就生出含三聚氰胺的蛋。

  中科院已将调查结果报国务院

  “我要是真有问题,现在也不会在这个办公室坐着了。”昨天,高银相说,中科院方面对于相关传闻非常重视,一个月前就组织了专门调查组,目前已经调查证明他和他的项目是没有问题的。

  另据《北京晚报》报道,昨天上午,中科院新闻发言人蒋协助说:“事件发生后我们迅速组成责任组,经过认真调查,证明中科院与‘三聚氰胺作为蛋白精饲料添加剂’无任何关系,之后我们已将调查结果写成报告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中科院研究生院在“三鹿事件”发生之初,就已经注意到网络媒体披露涉及的相关内容“网络小广告”,9月18日已经将“网络小广告”及相关情况上报上级部门,并组织了专家进行分析评估。专家们认为该转让信息中所称技术,无法达到生产“三聚氰胺”所需的高温等条件,因此可以初步排除该“网络小广告”的技术涉嫌用于制造“三聚氰胺饲料”。(来源:东方网)


 

相关新闻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