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更迭】
孙志刚之死,经《南方都市报》率先披露,舆情汹涌。报道该案的记者陈峰,现在是和讯网的副总编。
“收容是个黑箱,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它的存在究竟对社会有何作用,没有人调查过这些。许多东西,即使现在也无从知晓。”尽管不再做一线记者,但对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他还是心有不甘。
同样是收容,陈峰后来看到的美国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的收容故事,让他唏嘘不已。片中,威尔·史密斯饰演的一名普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穷困潦倒,与5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寄住收容所,靠领救济度日,但这并没有摧毁他的信念,凭借过人的智慧和不懈努力,推销员最终迎来了幸福时刻……
但显然,湖北大学生孙志刚未等到幸福来扣门。在广州的收容所,他的生命之门悄然关闭。
2003年3月17日晚,孙志刚外出上网时,被治安人员带走。在其后的3天中,他经历了此前不曾去过的3个地方:广州黄村街派出所、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和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3月20日,孙志刚死于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
他刚到广州才20多天,应聘于广州一家服装公司。没来得及办理暂住证,当晚他出门时,也没随身携带身份证。
后来的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是被殴打致死的。
孙志刚有工作单位,住在朋友家中,能正确报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但这些,在派出所和收容站,变成了“无正当生活来源”、“无正常居所”、“无合法证件”。他生前所缺的,仅仅只是一个暂住证。
“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规定过,没有暂住证就要被收容。”陈峰采访广东省人大法工委时,也得到明确的答复:仅缺暂住证,是不能收容的。
陈峰曾暗访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那里,几十个人挤一个房间,地上一个挨一个凸起的一寸多高的水泥板是床,上面散落着破败的棉絮。收容站外的墙上,永远都密密麻麻贴着白纸黑字的寻人启事。
孙志刚的死,无疑推动了体制内外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审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行列,为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鼓与呼。
事发50多天后,许志永和另外两位法学学者以公民的身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要求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违宪审查”这一法律语汇,因此为公众广泛知晓。
几天后,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等5位学者再次联名上书,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启动特别调查程序。
上书者当时的想法是,“利用两年的时间,各界合力逼退这一法律。”
但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他们的意料。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废止收容遣送制度,代而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这一天,距离孙志刚无辜陨命,只有3个月。
新法强化了“救助”和“自愿”性质,并设专项财政预算,对救助工作予以经费保障。此后,各地的收容遣送站被“遣送”作古,适应新法的救助站次第挂牌,静候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