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中国改革时代的无名英雄——农民工
[ 2008-12-17 17:03 ]

 
12月15日,一群农民工结伴赶往苏州火车站准备乘车返乡。 离2009年春运还有20多天时间,苏州火车站及苏州各长途汽车站提前迎来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客流高峰。(新华社图片)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法新社11日发自北京的一篇通讯援引专门研究中国农民工问题的专家的观点报道:“说农民工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一点也不过分。”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家拉塞尔·史密斯说:“城市居民今天的生活质量较之30年前大为改善,但如果没有农民工的努力,他们很可能不会生活得这么好。”

程元(音)清晨6点起床,12个小时后才回到拥挤的宿舍。在北京建筑工地上工作了一天后的他已是万分疲惫,根本不想再看什么电视节目,但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运气好的话,35岁的程元能在1个月里赚到3000元人民币,而在几百公里外的河南乡下老家,连一半他都别指望能赚到。

但情感上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他每年顶多有两次机会见到十几岁的儿子。

程元说:“儿子想爸爸,那是肯定的。但我没有别的办法。”程元自打成年后就一直是建筑工人,他不知道除此之外他还能做什么。

在中国有1.2亿人和程元一样,离开贫穷和没有活干的农村,来到喧嚣的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

  他们是中国改革时代的无名英雄,他们承担了城里人嫌太脏或太危险而不愿承担的一切工作,现在,他们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有人倾听他们的声音。

曾经,他们因过于弱势而无法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财富中获取自己应得的一份。

在过去的4年里,他们有能力把自己的薪水提高,有的甚至提高了80%,这是因为东部沿海工业带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使他们身价倍增。

城市一直在迅速地扩大,从而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

北京劳动经济学家都阳说:“在过去,农民工没有太多的选择,因为那时的劳动力供应几乎是源源不断的。”都阳就职于中国社科院。他说:“现在他们至少可以在不高兴的时候辞职走人,换一份工作。”

农民工也要感谢现任政府将推动农村发展列为工作重点,使大量农民工能够在家乡找到工作。最近投入到农村地区的巨额公共开支已经帮助农村经济实现增长,在这些地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史密斯说:“世界经济减速意味着农民工在讨价还价时并不处于同样平等的地位。”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他们将不得不依靠政府的政策来改善他们的命运。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使农民工受益的新措施。

然而,最终看来,时间还是对农民工有利,因为劳动力短缺很有可能因人口增长减缓而变得更为严重。社科院的都阳说:“毕竟,经济危机是短期因素,而劳动力短缺是一些长期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劳动力市场在短期内会出现一些波动,但长期看来,劳动力短缺仍将持续。”

(来源:新华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