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林毅夫:现代化的里程碑,新的历史起跑线
2008-03-04 14:54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今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在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际,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在英文《中国日报》上发表评论文章,对我国三十年来的创造性实践进行了点评,指出我们今天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的态度来重新审视政府、市场和其他组织的作用和发展的问题。全文如下:

现代化的里程碑,新的历史起跑线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教授

2007年是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一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对外贸易一如既往地大幅度跃升,使得最近五年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最平稳的一段时期。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国更加充满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2007年中国共产党的17大胜利召开,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将长久而深刻地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进程,乃至世界格局的变化。

2008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是我国政府、学界的责任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拉开帷幕。2008年的中国注定将成为全球瞩目的明星。我们欣然看到中华民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上。

30年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是多么的艰辛和富有挑战,今天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和弥足珍贵。

回顾30年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我深深地体会到,改革开放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成果。胡锦涛总书记在17大报告的开篇就强调“要继续解放思想”。中国靠解放思想赢得今天,也只能靠解放思想赢得明天。

这30年来中国发展的奇迹,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增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制度变化最快、约束条件最复杂的经济现象之一。快速变动的实践,呼唤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理论的基本目的是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预测现象未来的走向和指明改变现象的有效切入点,因为时代在变,所以我们解释时代、解释现象的理论必须不断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创新,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最大的阻力是教条主义,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在不断地突破旧的教条主义的束缚中前进的。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以远见卓识带领国家突破了“左”的教条主义,使改革开放破浪前进。

在突破“左”的教条主义、大胆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理论的时候,我们也不断破除新的经验和理论教条的约束。“二战”以后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根据当时主流的发展和转型理论来制定发展和转型政策,结果并不理想,甚至走向停滞和危机不断的境况。而中国的渐进双轨的改革和发展路径虽然有异于根据西方主流理论所提出的道路,但实践的结果却使得国际经济学界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国。

任何社会科学的理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发展阶段的条件下提出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是发达国家现有的社会科学家所没有研究或者没有条件研究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面临的许多约束条件是现有理论没有考虑到的。要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我国的社会科学家只能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推动研究问题和理论的本土化,这样取得的成果既会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添砖加瓦,也会成为推动社会科学理论前进的国际化成果。

我国30年解放思想的历程,更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历程。突破别人的教条主义已经不易,突破自己的教条主义更难。解放了的思想往往又反过来束缚进一步的解放思想。任何具体的理论都不是绝对真理,都有其成立的特定条件。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结论,随着环境和约束条件的变化,很可能不再成立;任何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都依赖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约束条件;任何成功的经验,在时移势易时如果不进行调整,就很有可能反过来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解放思想的最好例子。改革开放初期,受到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我们在一段时间里没能理直气壮地提倡市场经济的建设。今天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思想解放的硕果。然而,放弃了推动作为一个快速发展和转型中国家的政府在经济转型和市场机制建设中应有职能的发挥和不断完善,就有可能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今天也需要以解放思想的态度来重新审视政府、市场和其他组织的作用和发展的问题。

回顾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程,是对我们精神的洗礼、理念的升华。站在历史新起点上,面对“解放思想”的要求,抚今追昔,我作为中国的经济学工作者,更加清楚地感受到自己肩头的重量。(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