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葡萄大战略 不让敦煌变楼兰
[ 2009-09-22 14:33 ]

  敦煌另一条被视为“生命线”的河流、也是疏勒河的支流——党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也处于断流状态,这条河流2.98亿立方米河水已无法满足流域近20万人的用水需求,处于这条河流最下游的敦煌市不得不每年大量超采地下水补灌农田或用于其他方面。

  敦煌市提供的一份监测数据显示:敦煌地区地下水位从1975年至2001年共计下降了10.77米,平均每年下降0.41米。现在地下水位仍以每年0.2米左右的速度急剧下降。

  在敦煌知名的月牙泉-鸣沙山景区,记者看到这样一则记载,月牙泉边一棵120余年的柳树原本离泉水只有0.5米,而现在已达23米。1960年,月牙泉最大水深达9米,但现在只有1米多深。敦煌本地一位居民调侃,“听说上世纪80年代,有一对男女为了爱情跳进月牙泉自杀身亡,如果是现在跳进去恐怕只会摔断腿。”

  伴随地下水位的下降,敦煌生态出现了严重危机。据敦煌市林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敦煌四周保护绿洲的湿地萎缩了约100万亩,减少了28%;绿洲区内1万余亩咸水湖和1000多亩淡水湖已有80%不复存在。

  “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不仅造成湖泊干涸,我们保护区核心地带的大片胡杨也在枯死,沙漠正向绿洲步步推进。”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门关保护站工作人员王龙痛心地说,这一保护区位于疏勒河的最下游。

  “过去,我们缺乏环保意识,更多地强调吃粮、致富,忽略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人口、耕地都翻着跟头涨,致使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敦煌林业局局长高华说,“但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可持续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引导敦煌农民改种葡萄,目的正在于保持甚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节水应对生态危机。”

  敦煌早年以种植粮食为主,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如今又开始改种葡萄。目前,敦煌葡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7.18万亩,约占敦煌市可灌溉耕地面积的1/4。

  高华说:“与种棉花相比,种葡萄不仅需水少,而且单方水效益要高得多。按目前的市场价测算,如果采用节水的沟灌模式种植葡萄,每立方米水产值、纯收益均为棉花的10倍以上。”

(来源: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