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不管是从对话国的背景,还是从双方与会人员的名单来看,刚刚在华盛顿开幕的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都能称得上“重量级”三字。中方派出的是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首的庞大政府代表团;而美方团队则由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带队,双方会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有效发挥对话机制的作用,让全世界规模最大和发展最迅速的两大经济体加强战略互信,推动中美经贸关系乃至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这一功能设置,从很大程度上说,是对于近期美国国会中再次发作的“中国恐慌症”的一剂良药。
首先来看看美国会“中国恐慌症”的“病情”吧。在共和党和民主党阵营中,都有议员跳出来争相表达自己对于中国的担忧。在他们之中,将中国在中美贸易中的顺差数字作为“罪证”,指责中国“操纵利率”者有之;声称中国“非法”出口补贴者有之;批评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不利者亦有之。这些议员们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的议案,当然,其中有些议案永远也成为不了法律,但有些还是有可能在国会中过关的,其中最具威胁的议案包括认定中国存在非法出口补贴,允许美国企业寻求补偿性关税。
巨大贸易顺差、巨额外汇储备、操纵汇率、重商主义,听着这些从美国议员口中表现出来的“中国恐慌症”的“症状”,我们的近邻日本也许能感到似曾相识。的确,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美国也曾经发作过一次“恐慌症”,只不过那次的“病根”不是中国,而是日本。在当时,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激增,这些都被美国方面视为东京操纵利率,展示其重商主义姿态的证据。而当像洛克菲勒中心这些美国各地的地标建筑纷纷被财大气粗的日本财团买下之后,在高失业率中挣扎的美国的“日本恐慌症”再次加重,经济上的紧张局势甚至影响了美日安全同盟的发展。
不过和当年的“日本恐慌症”相比,如今美国内“中国恐慌症”的病情显然相对较弱。首先,今日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超过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第二,虽然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当年的日本存在不小差距,但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为了美国发展最为迅速的出口市场;更为重要的是,世贸组织(WTO)及其所制定的一系列仲裁规则,已经成为了现今世界各国解决贸易争端的准绳。从目前来看,美国国会似乎仍然倾向于在WTO的规则框架内,来解决美中之间的贸易问题,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可能单方面给中国设置贸易壁垒的行为,无论是在范围,还是在程度上,都要比当年“日本恐慌症”时期收敛很多。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于中美年贸易额已经接近3000亿美元的这一现实局面而言,出现一些小的摩擦也是在所难免的。
当然,尽管如今美国国会的“中国恐慌症”还不会对严重到引发中美之间的全面贸易战,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它的现实基础和潜在的消极作用。由于美国房地产业的泡沫问题,美国国内的就业形势未来将变得严峻,而随着2008年总统大选日期的临近,美国选民很可能受到政客们鼓动,将中国视为未来主要的竞争对手。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美在战略层面上的风险:相比日本作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盟友,中国在五角大楼等一些部门眼中还摆脱不掉军事竞争对手的角色,因此一旦经贸摩擦升级,中美构建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努力就有可能受到阻碍。但是,这种地缘政治上的竞争升级,应该是建立在中国对美国经济构成真正威胁的基础之上的,而事实情况却是恰恰相反。中美之间正在进行的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就是要从中美长期战略合作的高度来认识中美经贸关系,通过对话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加强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圆满达成的话,那么美国内“中国恐慌症”的治愈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