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美国会的“中国恐慌症”中,以中国对美国巨额顺差和人民币汇率水平为具象的中美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一直是议员们指责中国的“靶心”。但美国的议员先生们可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处于强势的人民币对于缓解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其实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换句话说,美国自己的问题,只有从美国内部才能解决,将矛头动辄指向外界是对他国,更是对本国民众的不负责任。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美双边贸易天平的变化,反映的是中美在贸易供给体系中角色的变化。在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缘自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投资进入中国,由此装配和生产出来的。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在从中国进口这部分商品时,必然将减少对来自韩国、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进口。
说到人民币汇率问题,其实和中国的整体入超,以及美国的出超局面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处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最重要步骤,就是要改变两国民众对于财富的处理态度:美国人应该学会像中国人一样多储蓄少消费,而中国人则相反,要少储蓄多消费。
至于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更多的调控动作,的确有助于中国将消费向进口一方倾斜,并让中国政府在汇率管理上具备更大的控制能力,从而更方便地应对国内经济过热问题。但美国会议员们也应该清楚,上述调控效果更多是见效于中国,对美国一方的影响相当有效。
其实正如很多经济学家所指出的那样,美国在指责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时候,更应该退一步想想,为什么要自己总要下意识地指责中国。其实答案很简单,中国只是美国人对于自身经济焦虑的一个理想化的替罪羊而已。工资上涨的停滞、收入差距的拉大,缩水的医疗和社保福利,都让美国人感到自身的不安全,而处于迅速上升期的中国就成了转移美国内问题注意力的好目标。
想要消除美国人的不安全感,显然从美国国内解决问题要更加实际和有效得多。比如说美国应该进行更全面的医疗系统改革,让所有美国人都能享受到方便的医疗保障,以此来缓解就业者的担忧;而对工资税进行改革,也有利于将社会资源用在那些最需要的美国人身上。与此相比,如果美国会对中国进口商品提高进入门槛,那受损失的也包括美国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要知道,这些人可是新近刚刚夺回参众两院的民主党所口口声声要予以保护的。
有学者因此指出,与其在贸易和汇率问题上继续揪住中国不放,美国国会还不如转变姿态,创造更多的空间,邀请中国在重要议题上进行沟通合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中美外交关系中除了经贸关系之外还有很多议题。如何维护台湾海峡局势的稳定,如何在伊朗和朝鲜核问题上展开多边合作,如何在国际能源市场上避免摩擦实现潜在合作,如何共同应对气候变暖问题,这些都是中美双方能展开合作,谋求共赢的领域。现在,美国财长保尔森很想在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中涉及到上述部分议题,美国国会在这一点上应该学会不要去给他制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