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区域经济:相互猜忌或失潜在发展契机
[ 2007-06-11 15:0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东盟国家在追求经济成长的进路上,曾推动一系列微型区域主义的发展策略。这些策略强调以小规模国际合作,营造出一个兼具国际互补功能且更有经济效率的发展型态。在实际操作上,这些策略落实在1990年代的区域成长三角计划上,其中包括了南方的新柔廖成长三角(SIJORI)、北成长三角(IMT-GT)以及湄公河成长三角等。到了2007年的今天,此种以次区域发展带动邻近国家经济成长、促进跨国经济整合的发展逻辑,仍然是东盟国家经营双边关系的重要策略之一,但影响类似计划推动的关键问题----国家主权的维系----亦同样存在。

近日,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正在研议就依斯干达发展区(IDR)进行密切合作。依斯干达发展区原名南柔佛经济区(SJER),是一个在面积上足足大上新加坡三倍的发展特区。在2006年重新规划后,由马来西亚总理阿布都拉宣布扩大为依斯干达发展区。如若成功拓展,该特区将作为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带动马国经济发展。然而,在计划推动初期,特别在外资吸引方面,并未获得热烈的国际响应;除了柔佛州的经济吸引点有限之外,部分原因亦来自于当地治安不佳的问题。

本月15日,马来西亚总理阿布都拉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双边合作计划进行会晤,期望能成立部长级联合委员会,以顺利落实依斯干达发展区的推动计划。双方希望能在招商、投资、贸易活动、观光与通关程序方面,推动进一步合作关系。新加坡的善意表现的确能带动该次区域发展计划的加速落实;尤其在资金与基础建设的协助上,新国的参与角色更是关键。然而,近期双方所欲设立的部长级联合委员会,却引起了马国国内的质疑耳语。这些反对意见甚至直指相关机制的安排,将可能成为干涉马国内政的举措,直指一旦新加坡主导了整个发展特区计划,将可能严重损及马国主权。

对于跨国合作计划的推动而言,双方合作关系的建立除了有能力互补的考量外,更重要的一项指标在于彼此互信程度。在东盟区域里,尽管有许多发展计划正在推进;然而各种无益于彼此信任关系的耳语,看似在言语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与尊严,但在实质效益上,许多无限上罡的质疑,将极有可能会使得国家丧失各种潜在的发展契机,成为损害国家利益的真正挑战。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立场)

(文/研究员 杨昊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