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一——辽宁棚改工程:让贫民窟难题成为历史
(《中国日报》记者 周黎明)杜甫名言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对于2005年前后生活在辽宁抚顺莫地沟的居民,这不是一句流芳千古的诗,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2004年12月26日,担任辽宁省委书记仅12天的李克强来到抚顺莫地沟棚户区,拜访了王淑贞老人。一年后,王淑贞在她崭新的套房里回忆起书记访贫问苦的那一刻。
2004年12月26日,担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上任才12天,便冒着零下29度的严寒,来到了这个连汽车都开不进的社区。年久失修的破败棚户以及棚户内居民的艰难生活,使他深为震惊。一间间狭小简陋的棚户,根本无法遮风避雨,屋内的温度跟室外相差无几。他目睹一位老太太裹着棉被呆坐在床上,看到一家六口挤在一个二三十平米的陋室中,两个儿子都已失业。李克强对大家说,政府有些困难,但咬咬牙可以挺过去,可对于生活在贫困中的老百姓,有些困难靠他们自己是熬不过去的。他说:"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百姓搬出棚户区!"……更多内容
系列报道之二——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帮人帮到家
(《中国日报》记者 赵焕新)这是一组略显枯燥但却富有人情味的数字:2005年初,辽宁城镇入户调查发现,全省共有14.3万户零就业家庭,但到年底这些家庭中共有17.5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去年又产生了3.6万户全家无人就业的家庭,政府又给其中的4万人安排了工作;而在今年年初,这样的家庭只产生了540户,可是在产生后的20天之内每一户至少有一名成员找到了工作。
记者日前在辽沈大地采访时,遇到了两位曾经是零就业家庭的人员,听他们讲述了实现再就业前后的个人经历。……更多内容
开发公益性岗位既解决了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问题,也方便了群众生活。图为阜新市西山街道组织"4050"人员为老人提供护理服务。
系列报道之三——长兴岛:载着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梦想起飞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前景诱人
(中国日报记者 吴勇)这里是中国最庞大和繁忙的港口之一。排着长队的船只在岛的西南角等待装卸货,龙门吊井然有序的把货物搬上搬下,码头上卡车有序的来往穿梭,把货物运到离港口附近的铁路站口。
往里走上几公里远就是布局规整的工业园区,有大型造船厂,石化基地和机械加工厂--这里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型船只建造基地。……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