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开创繁华
[ 2007-08-15 17:24 ]

一个理性的时代

赵匡胤面对的最棘手问题,还不是割据,而是人性的崩溃。

早在称帝之初,杵在朝廷上的后周官员们,就毫无悲色,反而伸长脖子,等着这次“站对班”、“表忠心”的升迁。文坛领袖、翰林学士陶谷,更是信心百倍——想当天,突然跑回来一个新皇帝,一帮大老粗都不知道如何形容这次“和平政变”,还不是我聪明地奉上了“禅位诏书”?陶谷越想越得意,好像那顶宰相帽子就在眼前。

赵匡胤也笑了:“起草禅位诏书?我听说你们都是照着前人的旧文,改换几个词,好比依样画葫芦,有什么功劳可言?”刹时,陶谷一脸的茄子紫,他哪会想到,一个武夫皇帝竟能出口成章,把不讲气节的文人讽刺得体无完肤。

赵匡胤的改革,绕不开文人丧节这一关。而重塑一个时代的气质,很大程度上,与君主个人的气质息息相关。作为和唐太宗齐名的一代开国之君,宋太祖赵匡胤以胸襟开阔、理性冷静而著称于史。

有一次,赵匡胤深夜出巡,遇到了刺客,一箭飞来,钉在他身后旗杆上。历朝历代,行刺皇帝都是滔天大罪,负责保卫的将军和亲兵气急败坏,就要踹开四周民居的家门,大肆搜索。赵匡胤立即拦住了他们,拔下箭,爽朗一笑:“此人准力还不够,他下次多练练再来吧。”说完,泰然无事地扔了箭,再不追究。

这种理性和宽容,融入了王朝的种种施政行为上。灾年,设立“太平仓”,专门收容流落异乡的遗骨;官员哪怕是出了名的“小气鬼”,水灾时也要置屋千间,借予贫者;立法保护女性,规定女子的嫁妆不得低于家产的一半,丈夫不得侵占妻子的嫁妆;即使社会风俗日趋保守,官府在处理寡妇改嫁案件时,依然认为此乃个人自由、不得干涉…… 

在赵匡胤的带领下,浮华功利的社会风气扫荡一清。尽管他的改革,留下了“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遗憾,使得以后几百年里,出现了军力被严重束缚的局面。但毕竟,唐末五代武人骄横的混乱再未出现,文采风流和道德华章,迈向了又一座高峰。

从此开启了北宋——一个理性而秀美的新时代。(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编辑:肖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