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商品市场供应充裕,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呈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2年的4813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6410亿元,年均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据商务部调查结果显示,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全部商品的比重由2002年的12%提高到2006年的28.7%;而供过于求的商品由88.0%下降到71.3%,长时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已经消失。
近几年来,以体现提升生活质量的汽车、住宅、通讯等为主的消费热点基本形成,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品零售额由2002年的3761元增加到2006年的5833元,增加2072元,年均增长11.6%。居民消费中扩张最快的一些新兴领域主要集中在:以移动通讯和信息为代表的通讯信息消费;以私人汽车为代表的交通消费;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以教育、旅游为代表的精神文化消费。2003—2006年,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23类主要商品零售额中,年均增速最快的是汽车类(52.3%)、通讯器材类(50.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28.9%)、家电、音像器材类(18.3%)和金银珠宝类(17.4%)。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明显加快,城乡之间消费增幅的差距不断缩小。2006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1543亿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4868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64.3%和48.4%,年均增速分别为13.2%和10.4%。农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21.3%提高到2006年的30.2%,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由2.5个百分点提高到4.1个百分点。与上年增幅相比,城乡市场消费品零售额的差距也逐渐缩小,由2002年的7.7个百分点缩小到2006年的1.7个百分点。
由于政府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以及国内市场供求总体稳定,市场运行基本保持平稳,波幅减小。平稳是近年来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2003—2006年4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最高的2006年(13.7%),与最低的2003年(9.1%),增幅落差为4.6个百分点,月度之间的增长率仅在1个百分点之内上下波动。(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 朱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