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躲’境外媒体”见证十七大不一般的自信
[ 2007-10-16 10:16 ]

10月10日,丹麦政治报记者奥尔森在国家大剧院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当日,前来采访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40多家境外媒体的120多位记者在北京参观国家大剧院。新华社记者庞兴雷 摄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举世瞩目的十七大已拉开帷幕。数以千计的媒体从各个视角报道十七大、探寻十七大。令人回味的是,广东代表团在进京参会前接到代表团一份通知,要求代表克服以往“躲”的心理,主动接受境外媒体采访(见香港《文汇报》2007年10月14日电)。

笔者看到,这则由香港《文汇报》赴京十七大报道组刚发出的消息,马上成为诸多境外媒体争抢报道的新闻。境外媒体强烈关注这则“花边新闻”,不仅在于为他们全面采访十七大提供了一个契机,更为世界各国观察十七大提供了一个视角。

“勿‘躲’境外媒体”说明了什么?毋庸讳言,这是十七大公开透明的体现,更是十七大及其中共领导层对执政为民自信的象征。

人们知道,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全国性党代会召开往往很“神秘”。“文革”期间的党代会或中央全会往往是开完会后才向外公布。在这种情势下,面对媒体、尤其是遇到境外媒体记者,不要说参加会议的基层代表,就是高级干部也会守口如瓶“退避三舍”的。而今,广东代表团强调“勿‘躲’境外记者”,就给人们一个自信感觉。正如广东代表团在通知中所云:把接受境外媒体记者采访作为宣传自己的机会,主动向境外记者宣传介绍本地区有关情况,对境外记者要从容面对,主动介绍有关情况。可见,在“勿‘躲’境外媒体记者”背后折射的是自信的“底气”。

十七大的自信来自那里?应该说,既来自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一以贯之毫不动摇,来自十六大以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观,上下团结,同心协力,国家面貌发生的巨变,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高度信任及血脉相连的关系,来自十七大前总书记在讲话中所发出的“一个始终不渝”和“四个坚定不移”的号召。这种态势铸定了十七大必将取得圆满成功。这一点已成了国内外广大媒体的共识,也为党代会2000多党名代表增添了“底气”。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媒体,或者说面对外媒采访,无需躲躲闪闪。即使某个境外媒体对某些观点有偏见,也不要紧,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面前,某些“奇谈怪论”终究会原形毕露;某些不负责的“捕风捉影”也会露出马脚失去市场,失去民心。

“勿‘躲’境外媒体”也给了党代表们锻炼的机会。作为一个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执政党,在与对外交往方面需要与时俱进。而党代会召开就是党代表与国内外媒体沟通的一个平台。面对媒体尤其是某些“刁钻”外媒记者提问,如何进行应对就不那么简单。有时评云,十七大代表人人都应是形象大使。那么,怎么树立十七大代表的形象?人们见到,一些十七大代表从寡言低调换成“侃侃而谈”畅所欲言;今有19位十七大代表还在网络上开了博客,党代表开博客人数超过了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个人博客总数。比如,十七大代表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在主流媒体开辟的十七大代表博客就很红火。这些新形象、新举措,无疑给十七大代表添光增彩。事实在告诉人们,中共不断“去神秘化”已在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个与时俱进的执政党令人充满信任与期待。广东代表团“勿‘躲’境外媒体”的通知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十七大确实“不一般”。(网友:亦菲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