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融王国
如果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在法兰克福经营,其影响仅限于德国。然而,目光远大的梅耶·罗斯柴尔德让他的5个儿子走出德国,分散到欧洲各地,共同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国际金融王国。
最早向国外发展的是梅耶的三儿子内森。他于1804年只身来到英国伦敦,开始时做一些棉布生意。当时欧洲正值拿破仑战争,一些德国贵族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包括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威廉伯爵委托内森购买了大批英国的债券,内森便借机也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干,内森不久便发了财,成为伦敦金融证券界的巨头。
内森在英国的成功,鼓励了老梅耶。为了方便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金融和贸易往来,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儿子詹姆斯派到法国,在巴黎站稳了脚跟。
几年后,老二所罗门、老四卡尔又分别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分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老梅耶与大儿子阿姆斯洛坐镇老家法兰克福,其他几个儿子分布在伦敦、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和商业帝国。
一位普鲁士驻英国的外交官这样说道:“罗斯柴尔德对欧洲的金融事务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能够左右外汇交易价格。当内森发怒时,英格兰银行都在颤抖。”
有一次,内森拿着他哥哥阿姆斯洛从法兰克福罗斯柴尔德银行开的支票到英格兰银行要求兑换现金,银行以只兑换本银行支票为由加以拒绝。内森勃然大怒,第二天一早,就领着自己的9名银行职员,带着大批英格兰银行的支票要求兑现黄金,当天就使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明显下降。第二天,内森带来更多的支票,一名银行高级主管颤声问还要兑换几天,内森冷冷地回答:“英格兰银行拒绝接受我的支票,我干嘛要它的?”英格兰银行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然后宣布,英格兰银行今后将兑换所有罗斯柴尔德银行的支票。
罗斯柴尔德兄弟能够如此呼风唤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善于通过设在欧洲各国的分支机构获取政治、经济情报,互相沟通。这样,他们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经济动向,采取行动,出奇制胜。
1814年拿破仑与欧洲联军对抗时,战局变化无常,英国的证券交易因此很不景气。后来,战事发生逆转,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一时间从布鲁塞尔得到了这个消息。于是内森乘伦敦债券价格尚未上涨之际,大批吃进,结果大赚了一笔。罗氏家族因此被称为“无所不知的罗斯柴尔德”。
犹太利益高于一切
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巨大的财富,并跻身欧美上流社会,但他们始终坚持着犹太人的传统,把维护犹太人利益看得比赚钱更重要。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大多数人坚持族内通婚,这个家族下属的公司企业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星期六不做任何生意。
1820年,内森宣布不同任何一个拒绝给犹太人公民权的德国城市做生意。1850年,当卡尔借钱给罗马教皇时,向教廷提出要求拆除罗马的犹太隔都。19世纪伦敦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宣布不向俄国沙皇贷款,因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国犹太人。
老梅耶在去世之前,立下了严格的遗嘱,内容包括:家族银行中的重要职位必须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防止财富外流(后来放宽到可以与其他犹太银行家族通婚);绝对不准对外公布财产情况;在财产继承上,绝对不准律师介入……
无疑,老梅耶的遗嘱要防止任何形式的财富稀释和外流。
但是,经过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犹太人家族,罗斯柴尔德在纳粹统治下受到的打击非常惨重,虽然英国总部基本没有损失,但欧洲大陆的家族势力已经被大大削弱了。
从今天的罗斯柴尔德银行网站www.rothschild.com上可以看到,罗斯柴尔德银行目前的主要业务是帮助大企业收购兼并其他的企业,对其资产结构进行重组。这些并购重组业务主要在欧洲,但在香港他们也设有亚洲办事处。家族银行2006年的税后收入是6.3亿英镑。这样的规模,在目前全世界的投资银行中只能排在10名之外。
尽管没有了当年呼风唤雨的能力,但是,“红色盾牌” (罗斯柴尔德乃德语“Rothschild”,意为“红色之盾”)曾经的辉煌不会被抹去。(来源:《环球人物》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