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西方不亮,东方亮”是对于当今全球经济领域的描摹,艺术品市场亦然。
11月7日的纽约苏富比拍卖,梵高的遗作《麦田》流拍。这是一个信号:在西方,“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已经有所降温”。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画家刘小东的《三峡移民》,在2004年创作完成之初只卖100多万元,其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经藏家转手便已经卖到800万元。半年后,2006年的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俏江南餐饮集团董事长张蓝喊出2000万天价将这幅画买走。而现在,专家对这幅画的估价已达4000万元!
艺术不说话,但数字告诉我们: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品市场。艺术品仿佛披上了金融衍生品的外衣,成为楼市、股市之外的第三大投资领域。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新富阶层投资组合中最新、最热、看上去最美的板块。
伍劲,是当今中国顶尖的当代艺术经纪人,包括画家刘小东的《三峡移民》在内,几乎所有最杰出的当代艺术作品都曾经过他的手,他“熟悉这个艺术机器的每一个零件”。从1995年开始涉足艺术品收藏领域至今,12年间一切的变化,伍劲都身在其中。对于艺术品市场这片让人目眩神迷的江湖,他的描述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个相对清晰的轮廓。
进驻处女地
1993年,伍劲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去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做记者。1995年,他拿出了自己仅能自由支配的5000元资金,购买了青年画家夏俊娜的画,开始了艺术品投资之路。当年,这里还是一块不折不扣的处女地。但是,这幅画的价格10年后升至50万,是当年的100倍。
《环球人物》:当初你为什么注意到夏俊娜,看中她的升值潜力吗?
伍劲:并没有。那时的我从来没想过要收藏艺术品。在母校的毕业作品展上,我看到了夏俊娜的画。当时感觉,她的画已经超过了我对一个毕业生的预期,各方面的技巧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这样的作品,理应受到关注。
后来我将她的作品推荐给了一个画廊,随后参加了一个博览会。结果怎样?没有任何反响!这说明什么?购买人群还没有出现。在一个规模庞大的艺术博览会上都找不到买家,至少说明当时中国本地的市场还不存在,没有一个有品味的、对艺术质量要求很高、对知名度要求不高的买家人群。我现在回头看,也是这样。当时的市场状况是:对艺术的品质没有要求,甚至漠视它的存在。
《环球人物》:你感到了这是不正常的。
伍劲:这肯定是不对的。我是学美术的,我看到夏俊娜的画表现出了70后艺术家独到的东西。她是一个绘画天才,尤其是后来以中国当代仕女为题材的一系列作品,是中国油画几乎不曾涉足的一个领域。这样的画,按质量能卖到5万,但是没人买。于是我就在办公室里“吆喝”这件事,一个同事被说动心了,和我一起买了夏俊娜的画,也是几千块而已。我的运气很好,当年年底她就在中国油画年展上获奖。尽管市场仍然低迷,但是我认为获奖是一个标志——专业人群认可她的价值。但即便是这样,我们将画委托给画廊销售,也很吃力,卖不出去。因为,当时人们的头脑中还没有艺术品投资的概念,也就没有要买画的人群。我只是想把画买下来,并相信这是一个好东西,我认这个死理儿。
《环球人物》: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是在赌?
伍劲:没有,我不觉得是赌,因为我不觉得那是有风险的。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我相信这一代会出现杰出的艺术家,会创造杰出的艺术潮流。那些艺术作品才是判断的根本。
购买力大爆发
2003年非典之后,在公众心理、资本意志以及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多重作用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春天来了。记者可以感觉到,谈到这里,伍劲语速加快,兴致高昂,话语中表达了这样一种情绪:在中国经济的大好形势下,艺术品市场只是方兴未艾,游戏才刚刚开始。
《环球人物》:就你的感觉,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是从什么开始热起来的?
伍劲:有一个最明显的转折点,就是2003年非典之后。先是国画,然后是油画。油画在2004年开始有起色,到2006年有了一个很明显的提升。我指的是拍卖市场,因为在这个公开交易的平台,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同一物品价格的变化。
2006年是中国当代艺术起飞的一年。其中的代表事件是2006年的纽约苏富比拍卖,张晓刚的作品拍了97.92万美元。在此之前,他的作品从来都没有超过10万美金。其后国内的当代艺术品市场也随之水涨船高。当然,这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人民币升值,国外投资人愿意选择人民币资产。而且,和明代绘画相比,当代绘画更吸引他们,因为能和世界当代艺术有一个类比。
《环球人物》:这种突然“井喷”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伍劲:我觉得是这个市场被压抑了很久,从1995年到2002年,艺术品价格都没有什么大的波动,很多资金要找到一个方向。非典是一个导火索,人们对生命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钱留在兜里,是花还是不花,怎么个花法,这是心理层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资本的介入。2003年有人来找我做艺术品投资顾问了,这就代表投资阶层的判断。当时我参与的环碧堂画廊的其中两个股东,是做证券投资的,他们对市场很敏感。对他们来说,艺术品应该就是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环球人物》:你当时有没有预见到,中国艺术品市场能爆发到现在这种状况?
伍劲:肯定没有。我知道艺术品市场被压抑,作品的价值被低估,但是没有想到能卖那么多钱。当时我们预测“70后”画家毛焰的作品能卖到50万,确实后来卖到了,但是谁能想到,今年春季毛焰的画卖到了1000万呢?没有人想得到。
《环球人物》:这中间有没有泡沫?
伍劲:这就要站在收藏家的角度来理解。我认识花1000万买毛焰作品的收藏家,他购买的本身就表明了一个态度——没问题!这个价格在某种程度上肯定是合理的。没有人是市场的傻子。
2004年,我出面替一位收藏家以100万买下了一幅罗中立的画,当时记者来采访我时,我说:10年后这幅画能值1000万。但是,按照现在的行情,这幅画就基本可以卖到1000万了。谁都没有想到这么快——3年就实现了。
《环球人物》:但是现在价格这么高,大家会担心市场到顶了。
伍劲:这是相对的。和股市一样,每一轮行情来的时候,人们都觉得到顶了,但这只是市场在调整。艺术品市场如果面临调整,那么大背景就是美国艺术品市场的崩溃和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顶点。但现在前者还没有崩溃,后者也还没到顶点,所以我不担心。
《环球人物》:你觉得50年后再看刘小东、张晓刚这一代人,会不会在美术史上和徐悲鸿那些前辈有一样的地位?
伍劲:肯定是一样的,甚至更好。有一次,我在同一天去看了中国画院收藏的齐白石作品,又去今日美术馆看了张晓刚的画。尽管我是一个非常热爱传统艺术的人,但我得承认,这些新一代画家的作品,给我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影响更大,毕竟他们反映的是当下人们的心理状态。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轴上看,也许齐白石、张大千那代人是在为公元2000年前后的这一代艺术家做铺垫的。
这和中国的强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在只是强盛的开始,还没有到达真正的顶峰,所以,现在的500万、1000万不算什么。假如在2020年,中国能达到一个更强盛的局面,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再涨10倍我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现在美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到这点了。美国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现在是一个新亚洲的时代,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这是一个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