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制造了银行业“9.11”
[ 2008-03-02 14:46 ]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金融界从来都不缺少“奇迹”,一个小人物就可以扳倒一座金融帝国。

作为法国兴业银行一名普通交易员,31岁的热罗姆·盖维耶尔在今年的1月24日之前还默默无闻。但当法国兴业银行曝出损失49亿欧元(约合71亿美元)的投资丑闻后,人们记住了他。

“他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盗用了500多亿欧元购买期货!”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助手雷蒙苏比得知消息时,感到一万个不可思议。因为,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兴业银行现有的350亿欧元市值,而且将近东欧小国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但这笔投资最终“回报”给法国兴业银行的,却是法国金融史上最大的交易亏损。如果不是向其他金融机构紧急融资,这家在欧元区排名第四、法国排名第二的金融集团已经关门大吉了。

“这简直就是银行业‘9·11’!”一些经济学家惊呼。

71亿美元是怎样赔的

所有人都在问,在法国兴业银行这样一个成熟的金融机构里,盖维耶尔究竟如何突破“重重机关”,能够不为人知地获得巨额资金展开交易?而他带来的损失竟然能够拖垮一个金融巨头?外界猜测纷纷,一直没有定论。最终还是兴业银行自己,在1月28日发布的一份长达5页的声明中,详细说明了盖维耶尔“犯事”的全过程:

盖维耶尔2000年进入兴业银行,在证券监控部门工作。这是一个监督交易活动的支援性部门,从而让他对银行的监控程序了如指掌,知道银行的各项审查如何进行、什么时候进行。这就让盖维耶尔有机可乘,在交易前后逃避审查监管。

作为交易员,盖维耶尔的工作是套利交易,即以欧洲期货买卖的细微差价获利。一般来说,使用这种策略需要做好对冲,以减轻因市场波动而造成的风险,也就是说买入的同时要卖出。但盖维耶尔大量买入基金时并没有做对冲,也就是说他的对冲交易纯属虚构!

据兴业银行初步调查的结果显示,盖维耶尔先后向道琼斯欧洲50指数投入300亿欧元,向德国DAX指数投入180亿欧元,向伦敦FTSE100指数投入20亿欧元。盖维耶尔总计拿500亿欧元进行期货交易。

如此大额的交易却没有被发觉,这主要是因为盖维耶尔每次交易前都先关闭兴业银行自动监察不寻常买卖的警告系统,然后利用虚假客户数据买卖期指。每次交易完成后,他都会以黑客身份进入兴业银行计算机系统,销除非法交易记录,补上一些看似合情合理的虚假交易。

这样的做法进行了一年,直到今年1月18日。这一天,盖维耶尔的期货交易部主管意外收到一封一家大银行发来的电子邮件,要他确认多笔期货交易。主管非常奇怪,因为期货交易部没有进行过上述交易,于是立即调查这封电子邮件的来源,并顺藤摸瓜地发现了盖维耶尔。第二天,兴业银行让盖维耶尔对此作出解释,与此同时,兴业银行的内部调查证实,银行方面并没有进行上述期货交易。盖维耶尔最终承认了进行虚假交易的事实。

而兴业银行自身的“纵容”也难逃干系。据兴业银行书面声明透露,盖维耶尔的交易多次引发警告,但因为“事情不够大”所以没有引起管理层的注意。兴业银行承认:“我们只是取消了盖维耶尔的某些交易,但都认为那些错误跟其它交易员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没有特别警惕。”

越规交易“不为钱”

导致这次巨亏的原因很简单:盖维耶尔最初错误地估计欧洲股市将上涨,所以孤注一掷,想玩一把大的。但现实是,股市其后一直在跌。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盖维耶尔进行这些巨额违规交易并不是为自己赚钱。法国兴业银行的一位高管在获知此事时,吃惊得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他只是在‘玩’,而且自己并不打算从中获利,这样的情况以前从来没有过!”

而巴黎检察官简-克劳德·马林则表示,盖维耶尔“看样子并不想从银行或者客户那里偷钱”,“他的动机可能是希望通过为银行赢取巨额利润来博得管理层的欣赏,就像一个瘾君子,身陷其中,无力自拔。”

盖维耶尔的父母站到了孩子的一边,他们坚称,盖维耶尔只不过是兴业银行巨额亏损的“替罪羊”。部分专家也持同样的观点,他们质疑49亿欧元的巨额亏损全部来自期货交易的说法,他们不相信盖维耶尔一个人就能令法国兴业银行亏损了这么多,认为他只是帮自己的雇主背了黑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经济教授科昂说:“交易所的普遍看法是,单独一个人不可能进行这一切。他们认为法国兴业银行夸大了这起案件,从而掩盖其它的亏损项目,这么大的一件事能隐瞒一年还真说不过去。”

盖维耶尔的律师克里斯蒂安更是替自己的委托人大呼冤枉:“兴业银行就是想利用盖维耶尔的失误掩盖自己的投资损失。他没有偷任何的东西,没有拿走任何的东西,他甚至没有为自己谋利,而且整个2007年一直为银行赚钱。只是从今年1月1日起,他才跟其它的期货交易员一样,犯了投资失误的错。”

痞子或者英雄

盖维耶尔在丑闻曝光后一直没有现身。他的律师称,盖维耶尔并没有“潜逃”,警方可以与他联系,盖维耶尔随时准备接受问话。1月25日,4名便衣警官带着一名锁匠来到盖维耶尔的住所,进屋搜寻证据。大约两小时后,这些警官带着两只箱子出门,离开时没有对围堵在周围的媒体记者发表任何评论。巴黎地方检察官办公室已经开始就这一丑闻进行初步调查,股东大会也已就银行方面的错误和处理不当开始启动司法程序。

不过,1月27日有了盖维耶尔的消息——与警方合作接受询问。据巴黎警方透露,“询问进行得很好,让警方觉得很有收获,而且盖维耶尔的精神状态也不差”。于是第二天,盖维耶尔获释离开了警察局。但律师没有透露他现在身在何处,只说他现在接受“警方的一点监视”。根据相关法律,要想对盖维耶尔提出“不诚信”犯罪指控,就得由检方提供确凿的证据。不过,这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盖维耶尔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不会因此“入狱”。盖维耶尔的律师声称,这是一次“胜利”。

有意思的是,盖维耶尔的这件“不光彩”的事情抖露出来后,一些经济学家却站出来高喊:盖维耶尔无意间成为了拯救世界经济的英雄!

一些资深的美国经济学家分析说,兴业银行在发现盖维耶尔的违规交易后,动手平仓,引发市场猜测,该行低价贱卖这些仓位也许就是导致全球股市大幅下跌的原因;正是由于市场的连续大幅下跌,引起了各国政府央行对经济衰退的警惕和担忧,纷纷出台各项经济刺激措施。随后,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创下23年以来最大的单次降息幅度,这可能是使世界经济走出衰退的“拐点”。

更有意思的是,盖维耶尔的名字在网上已经成为热门词汇,位于谷歌搜索词汇排名第26位。由于盖维耶尔在社交网站“我的空间”拥有个人账号,违规交易丑闻的披露使他一下子成为网站另类“名人”。

在盖维耶尔面临媒体追踪的同时,兴业银行管理层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他们需要解释为什么一名年轻职员能够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路透社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话说,事发时正在印度进行访问的总统萨科齐,对银行未能及早告知自己这一重大问题大为光火。总理菲永则对兴业银行予以公开指责,称“政府被告知的时间应该更早一点”。

1月25日早晨,法国兴业银行在法国主要报刊上登出整版广告,向股东致歉。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布东写道:“我非常理解您的失望和愤怒。目前这种状况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我恳求您接受我最深的歉意。”

都是贪婪惹的祸

具有戏剧性的是,当盖维耶尔东窗事发之后,另外一个几乎快被人们遗忘的人又顺搭着重回人们的视线,他就是尼克·里森。

如果按照搞违规操作的“资历”,早在1995年就将英国巴林银行弄倒闭的尼克·里森,绝对称得上盖维耶尔的“前辈”;但如果按照“成绩”来排,给兴业银行造成近71亿美元损失的盖维耶尔,足以让曾以13亿美元巨亏整垮英国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相形见绌。

不管怎么样,媒体从他们两人身上嗅到了“商业价值”:“盖维耶尔”和“交易员”这两个词近日屡屡出现在法国报刊头条,而法国M6电视台也顺应舆论关注热点,临时改播由尼克·里森自传《骗子交易员》改编的好莱坞影片《魔鬼交易员》。

而里森本人,也在“隐退”多年后,在这个陡然出现的机会中找到了自己的“话语权”。他以“过来人”的姿态作出了回应:“现在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简直就和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时一样,他们从来就没有吸取过教训!”他还指出,其实“不诚实”的交易每天都在发生,只是银行刻意隐瞒了这些事实,因为这会使银行的投资者和客户失去信心。

无独有偶,在法国《世界报》最近援引的盖维耶尔对警方的供词中,盖维耶尔也声称,上级对他的大规模违规交易行为其实早有察觉,只是刻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用的手法根本算不上高明,任何正常的检查都能发现,”盖维耶尔说,“但鉴于我之前一直在给公司赚钱,就没有人说什么……”

这二者之间似有某种共同之处——当投资者们享受到巨额收益的狂喜时,往往都忽视了背后可能隐藏的巨大风险。

但或许,这种“忽视”不过是一个借口,真正能驱使他们无视风险的,恰恰是他们心中无止境的贪婪。

“他不过是个内向的孩子”

当盖维耶尔在经受警方的调查和媒体的“轰炸”时,他的亲朋好友大都感叹不已,觉得可惜,“他不过是个内向、认真的孩子。”

“不太张扬,听老板的话,还很英俊,有点像汤姆·克鲁斯。”在邻居们的眼里,盖维耶尔是个好孩子:“他免费教孩子们柔道,还经常帮助上年纪的左邻右舍。”

而在兴业银行同事的眼里,盖维耶尔“思维敏捷、工作认真、处事低调”:“只是从来不谈自己的私生活,但我们多少了解他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关系的人,父亲在几年前去世了,女友又离他而去,所以他更显得沉默孤僻,举止有点像精神病患者,情绪有些变幻无常,但整体来说还算不错的人。”

兴业银行提供的资料显示,盖维耶尔今年31岁,职级不高,2000年毕业于法国著名的里昂Marche商学院。该学院的金融专业筛选极为严格,学生一入校就和法国主要几大银行签协议,边上学边赚钱,还有去海外实习的机会,其毕业生很是抢手,就业率是100%。因此,盖维耶尔毕业后很轻松就被法国兴业银行录用,2006年升任交易员,主要负责处理欧洲股指期货的坐盘交易。

然而,他的年收入不足10万欧元,2006年的花红不过1500欧元(约1.5万人民币),以交易员的身份来说,这点收入实在是少得可怜。这样的收入,和他带来的巨额亏损相比,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反差。(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