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新生潘石屹
[ 2008-03-20 10:05 ]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坐在记者对面的潘石屹,如今又多了一重身份——北京市人大代表。

无论是作为房地产巨头,成立“SOHO中国”,把它送到香港上市;还是出现在今年1月份的北京市人代会上,并递交了两个议案。在镁光灯下,潘石屹始终是最受关注的名人之一。

年过不惑的潘石屹经历丰富。大学毕业后做过机关干部,24岁那年,变卖所有家当,揣着仅有的80元钱来到深圳打工;两年后,跟一位老板去海南创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有媒体称他“有农民的谨慎,小官员的逢迎,读书人的狡黠和艺术家的取巧。妥协、投机和谨慎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潘石屹对此连连否认:“这都是很刺眼的贬义词。我认为凡事不要太激烈,把道理说清楚就可以了。比如说,对于经济走势和房地产市场,我和一些人观点是不一样。但我并没有跟他们吵翻,没有拍桌子。对骂有什么意义呢?只能激怒对方,毫无建设性意义。我觉得探讨问题是第一位的,不管对方的态度多么恶劣、观点多么不好,我们都要慢慢地去说,首先要懂得尊重他人。”

“我需要比别人更努力”

第一次当选人大代表,潘石屹显得格外谦虚:“许多别人熟悉的程序、法律常识和语言,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我需要比别人更努力地去学习,才能适应。”第一次参加人代会的潘石屹,在会前就已经认真做足功课。他准备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打算开会期间与代表们一起讨论。

对于商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然而,潘石屹将元月份的一半时间,都用在了人代会上。“会前会开了两天,通过会前会,各位代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此后,一天的预备会,一周的正式会议。”

地产商当选人大代表,究竟代表谁的利益?潘石屹的回答是:“地产商与人大代表之间,实际上没有太多的矛盾。经济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才能健康发展;老百姓住上房子,地产商才能获得收益。二者不是对立的、割裂的。开发商并不是人民的敌人,即便他的观点与大众迥异,也不能说他是一个坏人。”

“做人大代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略作停顿,潘石屹扶了一下他那标志性的黑框眼镜后,严肃地说:“我当人大代表,一不为了出名,二不为了赚钱,三不为了当官。我觉得人生应该丰富,除了办公司以外,还应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人代会期间,全球股市大跌。潘石屹收到很多朋友的电话,语气惊恐。然而,潘石屹却专心开会,一天假也没有请,也没有时间看股市行情。

人代会结束后,潘石屹回到家中,整整睡了13个小时才缓过劲来。“之前对人大代表不了解,现在终于知道了,当人大代表、开人代会,并不轻松。”

议案是如何“炼”成的?

潘石屹提交的第一个议案是,降低二手房交易税费,提高空置房屋流通率和使用率。

潘石屹用“大禹治水”的故事,形象地解读自己的议案:“治理房地产市场,目前有一种‘堵’的办法,即减少流通,具体手段就是提高流通环节税费,但几年下来,房屋空置率越来越高,房价上涨趋势有增无减。如果用疏导的办法,把流通环节税费降下来,加快房屋周转,这样,许多人的第二套房子、第三套房子就可能在市场上流通起来。而且,税费虽然降了,但房产成交额增加了,税收总额其实不会降低。”

为什么只针对二级市场,而避开一级市场?潘石屹的理由是:“在一级市场,政府做的已经足够了。去年,北京市政府公开出让土地1200多万平方米,大部分用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上,政府的确尽力了。但即使这样,北京市一年新建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与北京一年新增的50多万城市人口相比,还是不能满足需求。”

潘石屹的另一个议案是:减少围墙,疏导交通。他认为,北京市城市的交通之所以不畅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许多占地很大的大院被围墙围了起来,阻断了交通,造成小区内路网面积的浪费。围墙不仅造成交通拥挤,而且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利于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

潘石屹用国际惯例验证自己的观点。他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安全社区,前提必须是开放社区;那种封闭的、有围墙的社区,根本不具备参评资格。美国警方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社区,犯罪率比有围墙的封闭社区要低。

除此之外,潘石屹认为消除围墙还能增加城市的趣味性,比如步行的乐趣、临街商业的丰富性等,对于缓解城市阶层分化现象也有积极作用。另外,随着奥运的到来,消除围墙将更便于北京展示开放的现代国际大都市形象,迎接中外来客。

在提交议案的前一天,潘石屹把两个议案发给了代表们。法律规定,议案必须要有10个以上代表签名,而潘石屹的两份议案都有近30名代表签名认同。

当然,也有一位代表持有不同意见,认为拆除了围墙,社区居民的安全保障会出问题。这位代表还认为潘石屹举的美国例子,不一定就适合中国国情,最后他拒绝签字。

人代会也让潘石屹长了不少见识:“人大会议重视‘集体的智慧’,每人都要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人大代表来源很广,许多人是我很少接触到的,如医院院长、掏粪工人、教师、农民……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经历给了我许多新的感悟。”

“买最好的房,坐最差的车”

近几年来,房价一路飞涨,最近忽然出现走低迹象,这到底是长期态势还是短期震荡?如果持币观望,会不会错失买房的最佳时机?如果马上买进,会不会因最高点入市而追悔莫及?房价问题让老百姓困扰,也让人大代表潘石屹陷入思考。

《环球人物》: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周,全国主要城市商品房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下,您还坚信今年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拐点吗?

潘石屹:我从未说过“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拐点”这样的话。我只是说过这样两点:一、北京地产市场一定会出现拐点,时间不会太久。为什么呢?因为地价已经比房价贵了,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地价会有一个理性的回归;二、中国这么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也千差万别,各地市场情况也各有不同,笼统地说出现拐点是不确切的。

《环球人物》:万科董事长王石建议处于创业初期的年轻人,40岁之前不要买房。您赞同这个观点吗?(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记者 李 婧)

潘石屹:王总的这种思维太不市场化了。市场经济应该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想法也是不同的。别说40岁的人,就是25岁的人,也有一部分想买房,一部分不想买房,这才叫市场。如果全中国都统一起来,步调一致,那么市场就不存在了。

《环球人物》:那您认为年轻人该怎样买房?

潘石屹:我认为有能力的人应尽早买房,买不了大房子就先买小房子,买不了新房子就先买旧房子。从理财的角度看,应该是——“买最好的房,坐最差的车”。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