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纽约爱乐乐团应朝鲜文化省和艺术交流协助会邀请,一行近300人2月下旬成功造访平壤。这是第一个访问朝鲜的美国交响乐团。或许,自朝鲜战争之后,平壤首次迎来了这么多美国人。
外界有人参照上世纪70年代的中美“乒乓外交”,把这次访问称为“音乐外交”,认为这是美国和朝鲜之间一次有象征意义的互动。但当事的主客双方均低调以对,并不确认其中的政治含义。
纽约爱乐乐团团长梅塔称,他对演出“充满期待和感到兴奋”。音乐总监、指挥大师马泽尔则说,他不是政治家,但认为音乐是促进人们交流的很好的桥梁。
纽约爱乐乐团在平壤的演出效果不错,不仅演奏了西方经典音乐,还演奏了朝鲜民歌《阿里郎》。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朝鲜观众“情绪踊跃,脚下打着拍子,脸上洋溢着微笑”。在结束平壤之行后,马泽尔对此行做了总结。他说,他们通过音乐伸出了友谊之手,受到的欢迎超出想象,给他的一生留下了美好印象。他还说,如果今后20年朝鲜半岛的永久和平前景更加广阔,而此次纽约爱乐乐团对朝鲜的访问被证明发挥了一点作用,所有人都会感到高兴。尽管乐团事前称此行无关政治,但马泽尔的评论还是有若干政治含义。
纽约爱乐乐团担负“政治使命”的历史由来已久。1959年,大指挥家伯恩斯坦率乐团访问苏联。在冷战的氛围中,这次访问起到了某种“融冰”政治作用。而这一次在平壤发生的“故事”,与历史惊人地相似。
对纽约爱乐乐团的平壤演出,有人称,其每一个音符都含有政治信息。如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多在新人进场时演奏,很适合朝美关系面临开启的状态;德沃夏克的《自新世界》,似隐喻着朝美双方隔绝多年后重新互视的心情。
在人类历史上,音乐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与政治、经济等其他文化形态,有着息息相关的一致性。上古时代,音乐起源于氏族仪典,是宗教和政治权力的一种表征。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音乐的商品性质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它又具有一种超越世俗政治经济形态的精神震撼力和愉悦感,具有超越具体意识形态的“普世审美”特征。或许,正是因为音乐具有“超越”和“普世”的特点,在当代,它成为一种不同国家进行政治沟通和精神交流的工具。
音乐是真正的世界语,是感情的语言。当两个国家愿意以音乐进行交流时,其中或许就含有某种政治善意,即双方想以彼此都可了解、都可接受的音乐语言进行对话。而且,“乐与情通”,音乐往往可以给人带来精神愉悦,从而创造一种人际交流的良好气氛。梅塔在操办这次平壤之行时曾表示,音乐是一种团结人的力量。在某种意义上,的确如此。当然,要使音乐具有这种力量,演奏者、指挥者也要尊重听众的善意和愿望。纽约爱乐乐团这次在平壤的演出中,特地演奏了朝鲜民歌《阿里郎》,便是一种对听众的尊重和善意。
所有这一切,再次说明,外交已不再是政府的专利。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活动,形式空前丰富。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展开的“首脑外交”,已是司空见惯;“议会外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政党外交”的作用日渐显现……值得一提的是,由各国在野党、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推动的“民间外交”,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渐趋活跃。由于它能够解决政府难以处理的外交问题,因而日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此次纽约爱乐乐团得以赴朝演出,正是美朝两国政府认可和推动的结果——音乐的属性因此不再局限于民间和文化,它甚至成了“政治音乐”。(来源:《环球人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