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从3月22日赢得选举开始,“马英九热”便席卷了整个台湾。无论是民众、台商,还是媒体,无论他们隶属“泛蓝阵营”,还是“泛绿阵营”,马英九“新政”成了绕不开的话题。媒体上,连篇累牍都是马英九的故事,生活点滴、八卦传闻,无所不有,就连他小学时的“恋爱”故事也被挖了出来。随着“5·20”就职日期临近,本刊记者深入台湾各界,探访他们对马英九“新政”的解读。
民众追捧 不分蓝绿
毫无疑问,马英九的当选,给台湾选民,无论是“蓝”还是“绿”,带来的普遍期望是:经济秩序恢复、就业率回升、工作薪酬增加。马英九刺激经济的若干政策,尤其是对未来两岸交流会更加密切的预估,令他们十分振奋。
位于台北县深坑乡的四星级假日饭店,在陈水扁执政期间只有不到50%的入住率,勉强维持经营,可3月20日当晚,他们就接到了将近20桌的“胜选宴席”订单,饭店副经理涂先生告诉记者:“这是因为马英九上台是当地居民的期望。我们在这里开店,就是着眼于台湾旅游对大陆公民开放后,可以有丰硕的收入。这下总算是盼到头了。”
不仅受到亲蓝民众的追捧,一些亲绿民众也因为对民进党极为失望,转而把希望寄托在马英九身上。因为马英九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这样的选举结果不是马英九及萧万长个人的胜利,也不是一个政党的胜利,而是千千万万希望求变的台湾民众的胜利。这是他试图摆脱“一个党”的代表,成为“蓝绿共主”所作的努力。
选情也正是如此。在台湾许多所谓“绿色票仓”的地区,马英九也赢得了大批选票,最终获得破纪录的58%选票支持,比过去泛蓝选举所获得的最高选票纪录,足足多出了120万票左右。这些多出的选票就是泛绿民众投给他的,而且过去都是民进党的“铁票”,他们曾认定民进党代表“本土政党”,而对“外省人”为主的国民党有极为严重的不信任感。《联合报》发表评论说,绿营民众这次将票投给马英九,除了一方面是投出对民进党治理台湾的不信任票外,更是对马英九所代表的“两岸和解”路线的投票,马英九俨然获得了“推动两岸和解政策的民意授权”。
民进党大佬叫好
为马英九当选叫好的,不仅仅有泛蓝和泛绿的民众,甚至包括民进党的大佬和很多台商。原民进党“立委”、谢长廷首任民进党主席时的“文宣部主任”郑运鹏认为,马英九的当选,给了“民进党反省的机会”,使失去台湾民众信任的民进党有可能“浴火重生”。
曾经号称民进党“良心”的前“立委”沈富雄,对马英九的连任预言,似乎更耐人寻味。
沈富雄是台湾岛内唯一一个从选前两个月到投票前一天,都坚持马英九能“赢上200万票”的人,理由是“马英九当选是台湾突破过去8年困境的唯一希望”。结果也正如他的判断。台湾媒体都说沈富雄预测胜败的票数“神准”。他甚至进一步推断,“到他90岁以前,民进党都执政无望”。沈富雄今天才70多岁,这意味着他认为2012年、2016年、2020年这三次大选,民进党都难以胜选。不仅马英九下一次连任无虞,马英九完成8年任期后,他的国民党继承人也将有望继续执政。除了没说“民进党将是万年在野党”外,沈富雄可以说完全看瘪民进党了。
如果说台湾泛绿民众和民进党大佬对马英九的支持,是缘于对陈水扁等人执政能力的失望,其中不乏无奈的话,那么,台商对马英九的期盼,则是源于他们预测马英九当选,将进一步推动两岸经贸的开放。
富士康企业集团负责人郭台铭,亲自撰写了一副门联,妆点在总部门口,以迎接马英九谢票;旺旺集团老总将公司的私人飞机,借给代马英九到大陆谢票的江丙坤。据岛内媒体报道,江丙坤在上海、昆山、厦门、深圳、东莞等五城市谢票时,许多台商从北京、西安、东北等地赶过去,只为了表达他们支持马英九的心意;据估计,这次台商从大陆回到台湾投票的人数,多达25万人以上,而2004年仅有7万多人。此次返台的台胞绝大多数都是投票给马英九的。这些来自岛内有影响力台商的支持,显示出他们对马英九“新政府”的热切期望。就连被公认为最亲绿的三立电视台,竞选期间攻击马英九还是无所不用其极,但在3月20日当晚6点多,竟然抢在最后结果公布之前,就打出了“恭贺马萧当选”的祝贺字幕,为此还成为其他电视台的嘲笑对象……
来自国民党的“冷水”
就在各界人士为“马英九热”激动不已的时候,国民党内部却有了不同的声音。台湾前“国安会秘书长”丁渝洲接受媒体专访时,批评马英九当选“总统”后讲话太多,说了很多未经深思熟虑的话,不利于“政权交接”及“新政府上路”。
丁渝洲指出,在“外交”与两岸问题上,马英九时常说得太快,比如“计划就职前访问美日”等话;在“7月包机、直航时间表”等问题上,他在既没充分掌握信息,又没听取“政府内”专业人士的意见时也说了很多。“外交”与两岸问题很复杂,马英九应该少说多听,不能才当选几天,就把“国家”大事看得太容易,实在是历练得不够。
而且,作为一个当选领导人,马英九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尽快把问题思考清楚,并敲定未来的执政团队,以便让这些人提前准备,一“上路”就可推陈出新。可是马英九当选后,似乎对这些最重要的工作全不在意,仍然像是在竞选时一样,热衷接受媒体访问。有人质疑媒体天天一日三餐般“伺候”马英九,这样的造神运动还能有多少“边际效益”?更有人呼吁,“为了解救台湾民众的耳目心灵,拜托马英九自己表达婉谢‘被拍’之意”。除此之外,马英九的“请益之旅”也受到批判,他“请益”的对象不是台湾巨商,就是绿营为主的各种名人,却独独漏了国民党的“立委”。他不能“安内攘外”,却一厢情愿想让自己变成“蓝绿共主”,最后很可能不但争取不到“绿”,反而还失去了“蓝”的支持。
这种行为,使得蓝营的不满开始表面化。马英九当选,理应借着良好的人事布局调和内部关系,但他似乎缺乏这种觉悟,甚至还助长了这种矛盾。今后影响最大的,可能仍是国民党内部长期存在的省籍矛盾。
但无论是海内外、岛内外舆论对马英九毫不吝惜的赞誉,还是国民党要员呼吁其冷静的“冷水”,都不能掩盖马英九的人格特质所引发的救赎幻象——马英九成了台湾社会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是压抑多年的情绪宣泄。台湾人更愿意在第一时间就相信,甚至欢呼台湾问题的死结、两岸关系的僵局一夜之间就可以豁然开朗。
不管怎样,在马英九当选后,台湾两大报《中国时报》与《联合报》的第一次大规模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对马英九当选的满意度一度超过80%。这种结果,意味着泛蓝泛绿的台湾民众都期待马英九带给台湾一个光明的发展前程。(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编辑:刘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