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杰出建筑师吕彦直生平揭秘
[ 2008-09-28 09:38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那庄严肃穆的仪态和那恢弘的气度,使孙中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都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吕彦直,中国近代建筑师。他为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和建造贡献出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生命。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吕彦直的出身及其家世,尤其是他的建筑思想,被长期湮没,成为多年来中国建筑史学界的悬案。

笔者经过10年的艰苦发掘、深入调查和周密考证,终于揭开了这一悬案的真相,填补了吕彦直研究,以及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这项空白。

出身官宦之家

吕彦直1894年7月28日出生于天津。父名吕增祥(又名吕凤祥),安徽滁洲人,科举出身,在清政府中任职,官至五品。是李鸿章的“三循吏”之一。

1885年前后,吕增祥被派往日本担任中国驻日使馆参赞。1890年前后奉调回国,仍于李鸿章麾下任职,同时辅助严复翻译西方著作。1901年富文书局本《赫胥黎天演论》的封面,自右往左依次竖排印刷着“侯官严几道先生述

赫胥吏天演论

吕增祥署检”字样。“吕增祥署检”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吕增祥对《天演论》译本的贡献。

1900年冬,吕增祥受命于开州(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县)。1901年5月,仅50岁出头的吕增祥卒于开州知州任上。

吕增祥生前先后娶有两房妻室。正室生育两女,二女儿吕静宜嫁与严复长子严伯玉。正室早逝,吕增祥娶了第二任太太,生育有一女四子。其中,女儿嫁与严复在英国留学时的同班同学罗稷臣的长子罗仪韩;长子吕彦深,通5国文字,22岁就进入民国政府的外交部工作,1914年被派到巴拿马做领事。吕彦直排行老二。

1901年5月,吕增祥去世时,吕彦直未满7岁。翌年,由二姐吕静宜带往法国巴黎读书。此时,二姐夫严伯玉正在巴黎工作,是清政府的“驻法参赞”。

吕彦直很懂事,每天放学后,就到巴黎歌剧院门外的停车场去给洋人擦汽车。巴黎的夜晚,尤其是冬天的夜晚是十分寒冷的,人们都呆在有暖气的房子里不愿意外出。坚强的小彦直不畏严寒,守在露天停车场给洋人擦车,挣几个小钱贴补书杂费用。

1908年严伯玉卸任回国。在巴黎生活学习6年后,吕彦直也随二姐、姐夫回到了天津。恰巧,严伯玉的早年好友林纾,正在北京的五城学堂里教书,林纾是大学者、文学家、翻译家。严伯玉便介绍吕彦直到北京的五城学堂读书。

1911年,清华学堂初设。17岁的吕彦直考取了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严复的二女儿严羡慕不已,写信给严复,强烈请求到北京读书。

1913年,吕彦直在清华学堂毕业后考取公派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1918年12月20日,获得康奈尔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进入纽约的墨菲(Henry K.Murphy)建筑师事务所工作。

设计中山陵,整日茶饭不思

1921年初,27岁的吕彦直决定经欧洲回国,开创自己的事业。途中他特意绕道法国巴黎。在卢浮宫参观时与黄檀甫邂逅。

1921年夏,吕彦直回到了中国,进入墨菲事务所上海分所工作,继续参与金陵女子大学校舍的设计工作。同年,黄檀甫也转赴上海进入东南建筑公司工作。1922年3月,吕彦直辞去洋人事务所的工作,转到东南建筑公司与黄檀甫同事,参与了上海银行公会大楼的设计。随后,吕黄二人合作创办了“真裕公司”。这个二人公司,既承接房屋设计,也搞房屋租赁和修缮业务。

茫茫人海,谁人认识吕彦直?直至应征中山陵的设计图方案之前,吕彦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孙中山逝世后,1925年5月,总理丧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悬奖征求中山陵墓设计图案。吕彦直毅然应征。

黄檀甫曾回忆说:当年,吕彦直因设计中山陵而整日茶饭不思。他不断地修改画作。为了直观起见,每画完一稿,就用桐油灰捏造设计模型,然后对着模型修改画作。修改完后再捏造设计模型。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设计出中山陵现在的这个模样来。

截至1925年9月15日,“孙中山先生丧事筹备委员会”共收到40余位中外建筑师的应征设计图案。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图案,因能保存中国建筑的传统形式,其陵园范界又略成警钟木铎形,暗含了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的精神而获得首奖。吕彦直受聘为中山陵墓的建筑师,从此名声大振。

获奖后的吕彦直,以个人的名义创办了建筑事务所——彦记建筑事务所。还没有等吕彦直从中山陵建筑图纸的设计工作中缓过气来,1926年2月23日,《广州民国日报》就刊登出《悬赏征求建筑孙中山先生纪念堂及纪念碑图案》的方案来。中外设计师纷纷响应。吕彦直带病设计应征图案,并再次获得一等奖。1926年11月3日,吕彦直受聘担任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师。

一个建筑事务所几乎同时承担起国家的两大纪念性建筑物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监理等任务,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两大杰作,名垂青史

南京中山陵是“民国以来第一次有价值之纪念建筑物”,按照吕彦直的观点,“公共建筑,为吾民建设精神之主要的表示,必当采取中国特有之建筑式,加以详密之研究,以艺术思想设图案,用科学原理行构造”。

南京中山陵的设计和建造,完全体现了吕彦直的这一重要的建筑思想——使用西方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去构造纯中国样式的建筑。陵门、碑亭、祭堂,台阶的毛坯以及墓室的地下、地面建筑,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构造的;屋面、牌匾、斗拱、梁柱这些“木构件”,也是用钢筋混凝土塑造的;陵门和祭堂上的“木质”隔扇门,是用紫铜铸造的

妙就妙在所有的西方建筑技术、现代建筑材料,到了吕彦直手上,都被造化成为纯中国式的,让人看不出破绽来。

在南京东郊的紫金山中茅山南坡,中山陵依山而建,墓道和392级石台阶,把石牌坊、陵门、碑亭、广场、华表、祭堂、陵寝等建筑物有序地串联在了同一条轴线上。四面苍松翠柏环抱,八方云霞紫气聚来。从空中俯瞰,中山陵园就像一口安放在中华大地上的巨大警钟,庄严肃穆,气度非凡。

吕彦直所设计的中山陵,既是一座纯中国式的陵墓,又区别于以往所有中国的封建帝王陵墓。从颜色上看,他用孙中山手创共和的国旗蓝色为主色,以蓝色的琉璃瓦顶,取代皇帝专用的黄色琉璃瓦顶。从使用功能上看,他以祭奠活动的公共性,取代了以往皇家祭奠活动的私人性。宽阔的广场,宽阔的墓道,宽阔的台阶,全部都是为适应大型公共祭奠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

中山陵那庄严肃穆的仪态,和那恢弘的气度,使孙中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都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吕彦直的另一杰作是广州中山纪念堂。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中国大型公共会堂的开山之作。她那中国宝塔式的雄姿,一直是广州市的地标。

未婚妻削发殉情

1928年初,吕彦直被确诊患有肝癌。面对绝症加身,吕彦直从容不迫。他一方面先把噩耗告诉远在北京的未婚妻严,请未婚妻另做打算,不要再等自己。另一面便全情投入到当时的首都南京规划设计草案的研究与拟定工作之中。

1928年的多数时间,吕彦直都是在上海的虹桥疗养院里度过的。这年6月5日,吕彦直给正在南京政府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光宇兄”去了一封长信,阐述自己对规划和建设首都南京的意见;表达了自己的建筑思想。吕彦直告诉他,早在一年前,自己就开始酝酿并“私拟”南京市的城市建设规划了。这封长信寄出一个月之后,吕彦直终于完成了自己“私拟”的、经一年多的酝酿和推敲出的心血之作《规划首都都市区图案大纲草案》。他把自己的智慧与剩余的精力、生命,全部凝结在了这部著作之中。

1929年春节前,经过一年多的医治,病情不见好转的吕彦直,回到了上海古拨路55号自己的寓所静养。期间,他写下遗嘱,交代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请黄檀甫等同仁务必按照原计划完成中山陵余下的工程;开展好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工程,一定要把这两大孙中山纪念建筑建设好。还特别嘱咐黄檀甫要保存好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设计图纸以及自己的图书资料,以备后人使用。

1929年1月15日,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吕彦直委派黄檀甫作全权代表,出席典礼。自己则病卧上海寓所,遥祝这个编号为“2502”的孙中山纪念建筑一切顺利!面对日益迫近的死神,吕彦直平静而坦然,没有畏惧更没有遗憾——一个人,能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设计和建造两座大型的纪念性建筑物,还能有遗憾吗?

1929年3月18日凌晨,吕彦直停止了呼吸。

远在北京的严得知吕彦直病逝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不久,28岁的严断然在北京西郊出家,削发为尼。

魂归中山陵

1929年6月11日,《国民政府公报》第一八九号颁发褒扬令,褒扬病逝建筑师吕彦直。以政府的名义,发布命令褒奖一位建筑师的勋劳,这在中国是绝无先例的。根据1929年4月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的决定,将在奠基室内为吕彦直建纪念碑。

黄檀甫亲自请雕刻孙中山墓塘卧像的捷克雕刻家高琦,在一块高约0.8米、宽约0.5米、厚约0.2米的大理石上,为吕彦直雕刻了一个半身浮雕像,浮雕像下面刻有于右任书写的一段碑文:总理陵墓建筑师吕彦直监理陵工,积劳病故。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于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决议立石纪念。

这块纪念碑原来镶嵌在中山陵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内的东墙脚下,现已不知所踪。

作者卢洁峰简介

当代广东研究会理事。早年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理论处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2001年开始系统研究广州中山纪念堂。先后发表学术专著《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广州中山纪念堂》、《黄花岗》、《吕彦直与黄檀甫——广州中山纪念堂秘闻》等。(来源:《环球人物》)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