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50年演进史:21世纪雷锋代表什么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一个端着钢枪、头戴棉帽的憨实小伙子——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他的名字也传遍共和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22年,却树立起一座永恒的丰碑。49年来,每年春天都会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但不同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不同的含义。
60年代雷锋=真善美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上下很快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
生于1960年的市民韩振华用“席卷中国”来形容60年代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行动热潮。在“60后”眼里,“雷锋”两个字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雷锋精神成了“真善美”的象征。
无论是七八十岁的老者,或是咿呀学语的孩童都在学习雷锋。“毛主席的号召就像是一颗威力无穷的精神原子弹,那时候学雷锋根本不管是不是3月5日。”
韩振华回忆小学生活,每天上课前要喊口号,上课时老师会专门讲雷锋叔叔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学校的墙上标语写的、黑板报上刊登的、宣传栏里贴的、“大喇叭”里广播的,全是关于学习雷锋的宣传内容。“下学后,学校还要组织学生一起学习,让学生们发言,或者写出学习体会,那种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所有人都早早到学校,抢着干活。有时候去帮村里的孤寡老人打扫院子,把他家里的水缸挑满水,然后再为他读上一段报纸,大家争着当不留姓名的无名英雄。”
童年里,像雷锋一样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也印在了韩振华脑海里。他仍记得听老师讲“铁人”王进喜的故事,记得学校宣传淘粪工时传祥“宁可脏一人,换来万家净”的精神……
虽然听不懂什么叫“人拉肩扛”“运水开钻”,但听到老师讲王进喜跳进泥浆里面用身体搅拌,听到时传祥几十年如一日辛勤的淘粪,看着老师拿着报纸泛着泪花激动地讲,这些半懂不懂的孩子也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没有一点夸张成分在里头。我们当时最单纯的想法就是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学习雷锋叔叔这样的英雄。”
70年代雷锋=爱憎分明
“爱憎分明不忘本”是70年代雷锋精神的精髓和符号。
“雷锋在党的教导下,能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那时候我们都要学习雷锋叔叔鲜明的阶级立场和爱憎分明的革命精神。”70年代中期,十几岁的韩振华当时正在上中学,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宣传雷锋精神强调的是他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一则雷锋日记里写到,在黑暗的旧社会,雷锋叔叔去砍柴,万恶的地主竟用柴刀砍他,这阶级仇恨他牢记在心中。这则雷锋日记中的片段也印在了韩振华这一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心中。
在韩振华的记忆里,毛主席号召学习雷锋精神之后,有多位国家领导人曾为雷锋题词,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周总理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从60年代到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几乎人人会唱。“爱憎分明”后紧接着“不忘本”。在韩振华的记忆里,“不忘本”这三个字也是中学时代老师和家长常挂在嘴边的话。
“那时候,老师和家里的长辈教育我们长大了不能忘本,要知恩图报,如果取得了好的成绩不能忘了有谁帮过我,解决了困难之后不能忘了是谁雪中送炭,也要我们记住我们能吃得饱穿得暖都是因为共产党。”
直至多年后,韩振华也常用“不忘本”三个字去教育自己的女儿。他常说现在这社会,太多人忘本了,失去了原来的“真善美”的本性。
80年代雷锋=钉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