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11”事件十周年,一部名为《穆斯林的无知》的电影在美国上映,内容是对传说中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诋毁和调侃。一年之后,此片的剪辑版被译成阿拉伯语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流传。《专题》
结果……
2012年9月11日,为抗议《穆斯林的无知》对穆斯林先知的大不敬,数百名利比亚民众冲击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导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丧生。同时,中东、北非、中亚、东南亚甚至欧洲等阿拉伯国家掀起“反美浪潮”,逐步蔓延到埃及、也门、突尼斯、黎巴嫩、巴基斯坦、印尼、希腊等地。美国在阿拉伯世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倒春寒”。
乍看起来,电影是这一次穆斯林反美声浪的导火索,但事实上,美国插手其他地区事务,特别是阿拉伯国家事务的行为,使得阿拉伯人民对山姆大叔积怨已深。任凭“阿拉伯之春”花开灿烂,美国也休想舔上一滴蜜。骂有骂的来由,笑有笑的章法,一切的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落到今天这步田地,美国应该反思。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袭击事件发表评论时颇为不解:“这(大使遇袭身亡)怎么会发生在一个被我们帮助解放的国家?”按照美国人的逻辑,这的确很难想明白。因为在美国人眼中,第三世界永远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美国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他们的资源发财,甚至建立一个名存实亡的傀儡政权。同样的“帮助”模式,也曾经在伊拉克、阿富汗、埃及同样上演过。
但是美国自认为带给这些国家和人民的民主与人权是否赢得了民心呢?推翻了旧有的专制政权,人们真的体味到自由与和平的甜美了吗?这次的穆斯林反美浪潮得以让我们一斑窥豹。
穆斯林民众为什么不买美国人的帐?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要从美国人塞缪尔•亨廷顿备受争议的“文明冲突论”谈起。亨廷顿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即“9•11”事件发生前十年,出版了一本叫做《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书,其核心观点是,现代全球的政治,应当基于全世界不同宗教与文明间的深刻冲突来理解。亨廷顿认为,文化,或者更直接来说,西方文化,是独特的而非普遍适用的。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种文明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对西方文明进行威胁或提出挑战。如今,不乏观点按照文明冲突论,将对抗恐怖主义的战争看成是“西方与伊斯兰文明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