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考验:机遇与挑战

2012-10-30 09:2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牢牢把握机遇,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迎难而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黄金岁月”。

当中国站上新台阶、展望新高度之时,内外局势又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困惑和疑问出现了:“中国奇迹”是否已走到尽头?

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再次为中国未来划定坐标:“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能否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已成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时代考卷摆在面前,我们如何作答,关系着中华民族命运走向、成败兴衰。

非凡十年,战略机遇期凝聚中国智慧

从“神五”到“神九”,十年来,中国以“五连跳”完成了当年美、苏从“首飞”到“对接”的繁复过程。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解析,我国抓住了世界信息和电子技术大发展的机遇,在更高的起点上自主创新,实现了跨越与追赶。

新世纪中国载人航天抢占太空科技制高点的传奇历程,恰似中国十年发展的生动缩影。

这十年,是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十年,是中国国际地位迅猛上升的十年,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的十年。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得益于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把握和运用。

发展中国家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了解自己的机遇在哪里。

世纪之交,两大时代特征进入视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已成大势所趋。总揽全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定位,成为十年来中国大政方针、决策部署的先决框架。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说,“9·11”事件后,西方发达国家遭遇内外两条战线的威胁,战略部署和力量投放受到严重牵制。我们抓住了这一时机,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抓住全球机遇,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成长为制造业大国和外贸出口大国。”

十年间,我国经济总量从12万亿元增加到47万亿元,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连续赶超意、英、法、德、日五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历史罕见的“中国速度”背后,是深谋远虑的“中国智慧”。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超常规发展;在发展实践中,又加深对战略机遇的认识。

面对机遇,要敢抓。只有果断行动,乘势而上,才能在长远发展中赢得主动。

这十年,我们认清形势,敢为人先,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频出拉动增长的“大动作”,频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手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上了新境界。

面对机遇,要会抓。只有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战略机遇期并非仅仅属于中国。放眼全球,美、俄、日、欧纷纷瞄准新世纪头一二十年,制定了整体振兴计划。而中国之所以迈上新台阶,靠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物质积累和制度准备,靠的是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策略。

面对机遇,要抢抓。只有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才能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堪称化危为机的经典案例。我们变压力为动力,以危机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仅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而且使经济社会肌体更加健康。我们又促成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推动国际格局的调整,由此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话语权、影响力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挑战重重,战略机遇期是否仍然存在

2012年,又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份。

欧债危机的蔓延,使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延伸,世界经济复苏前景黯淡。外需不足直接导致中国外贸出口下滑,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出现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局面。

21世纪头20年已经过半,有人在问:战略机遇期是否仍然存在?

原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认为,尽管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但是基本要素没有变:大的战争打不起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仍在日益加深,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势不可挡。

“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正处于最有利的前进基地。”金一南说,“好比攀登珠穆朗玛峰,现在已进入‘大本营’,目标遥遥在望,千万不能被眼前的困难遮蔽了视线,自乱阵脚。”

下一个十年,中国的机遇在哪里?

机遇就在差距之中。

在“7·23”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到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事实上,这“四化”还都在行进过程中,而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巨大差距,将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庞大的内在需求,正是孕育机遇的沃土。

与十年前相比,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改变。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机遇主要表现在外部市场需求有助于我们做大、做快;那么,在“后危机时代”,机遇则表现为内部转型的要求有助于我们调整、升级。

——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蕴藏着机遇。

“在最近的一个榜单中,全球前一百名的品牌依然没有一家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这是一个遗憾。”百度CEO李彦宏说,“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却没有一家真正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走出在全球产业链上处于低端的窘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会暂时损失一些产能和销量,却将收获更高的效益和质量。

——在未来科技制高点的争夺中,蕴藏着机遇。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认为,这场预期中的变革,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引领和带动全球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作为后发国家,我们要利用好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有效借鉴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经验,夯实我国科技发展基础,少走弯路,在更高起点上实现赶超跨越。

——在进一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蕴藏着机遇。

隆国强注意到,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并购在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中的比例提升到了40%以上,与国际水平相比却仍然偏低。“引进来、走出去,都还有大量机遇可抓。”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十年为中国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而改革需要适当的时机。多位专家学者指出,全社会就推动改革达成共识,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充分的物质和制度准备,外部压力对国内发展形成倒逼——在这三种条件共同作用下,中国已进入了制度和观念创新的“窗口期”。

解放思想,以变革的勇气抢抓机遇

日前,一则来自中国西部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韩国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正式落户西安,一期投资70亿美元,成为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

在全球经济普遍乏力的背景下,西安为何引起国际资本的兴趣?三星电子副会长权五铉表示,除了西部市场巨大的潜力,他们看中的是西安市在人才、设施、政府服务方面的比较优势。

战略机遇的抓住和丧失之间,一个国家的命运常会发生根本改变。近年来,人们开始反思近现代史上中国至少三次错失重大机遇的遗憾。而自1978年以来,党中央抓住世界趋向和平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应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时代潮流,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才有了今日中国的新局面。

当前,在新一轮重要战略机遇期内,能不能抓住机遇、推进发展,再次成为中国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面对短期困难与长期矛盾交织的局面,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中国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就是一次又一次打破“定律”、改写“模式”的过程。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维为说,我们理应对“中国道路”充满信心,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坚定信念,这样才能化危为机。

面对转变发展方式的艰巨任务,需要更有力地推行既定方针政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以一抓到底的精神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

面对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这是改革与危机赛跑的时代。”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说,“只有进一步推进改革,经济社会矛盾冲突才能更好解决。”

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下一个十年。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在我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的进程中,各种难以预料的挑战还将不断考验我们的勇气和智慧。我们唯有更加奋发有为,励精图治,才能把未来、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陈芸、李柯勇、肖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