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此精彩,我希望多活几次。”
少年的王非常喜欢画画,在1966年4月考上了当时全国最有名艺术学校---鲁美艺术附中---如果一切顺利,中国的艺术上也许会有一个知名画家。
但是1个月后开始的文革毁掉了一切,此后数年他的职业包括搬运工、农民、中学教师,但是对于绘画的梦想始终没有忘记。
王再次开始接触自己的梦想是在10年之后的1976年,他被哈尔滨日报聘为摄影记者。
“摄影那个时候就是我的生命寄托”。
因为工作出色,又赶上中国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王迅速从一名普通记者成长为哈报集团社长---这一年他44岁。
“这个履历到现在都还是一个传奇,更不要说,在他的带领下,哈报集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媒体集团,实现了现代化革新;这在全国都属于最领先的."一位曾经在哈报工作多年的田女士说。
而矗立在市中心友谊路上的23层哈报赭红色大楼一度成为整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但是,在他职业生涯的最高峰--成为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负责人7年后,他就选择了急流勇退----此时,他只有50岁,距离中国正常的退休年龄还有整整10年时间。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但是如果我能在这段有限的生命里面尝试多种生活方式,那我的生命就相当于翻了两倍,甚至三倍。”王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 这一年也拉开了此后震惊世界的中国企业狂飙突进10年的序幕。王希望换一个工作环境的想法被山东一家跨国企业知晓后, 企业老总开出了当时的天价年薪120万聘请王做境外上市公司的总裁。
从此, 王开始了新的人生, 或者第二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