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银行起家的金融之都
挑战篇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面临新挑战
电影《谍影重重》中就这样描述在瑞士银行取钱的经历:“首先来到银行接待处,经过一番盘问,把自己的银行账户抄给接待员,然后由接待员拿给专职人员审核你的账户,并带你坐电梯到保险库。这时,一脸严肃的警卫指示你用先进的指纹识别设备验证身份,紧接着另外一个银行职员提着属于你的个人保险箱走出来,交给正在客户私人房间里等待的你,点头示意拉上帘子。”当然,这是电影里的描述,和现实中的瑞士银行有很多出入,但编剧只为了说明一件事,那就是瑞士银行“为储户保密”的原则举世闻名。
避税VS逃税
客户的秘密该不该保护
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历史悠久。二战前夕,德国纳粹为了调查犹太人或其他富商的财产情况,频繁对瑞士银行进行各种刺探活动。对此,1934年,瑞士议会通过了《银行保密法》。根据这一法律,银行应防止客户信息被第三方获知,无论第三方是私人还是官方,财产的真正拥有者可以做到永不露面。瑞士银行因此赢得了世界各地客户的信赖,成为吸收离岸财富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了解,瑞士的银行目前管理着全球1/4至1/3的私人财富。
但这也为非法资金大开方便之门,尤其是富人们可以利用这一“保护伞”,把个人财富转移到瑞士,避开本国的征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经济问题专家刘明礼认为,这一极不透明的法规使瑞士这个避税天堂变成了庇护天堂。
刘明礼指出,按道理讲是不合理的,因为它的透明度不高,它保护个人用户信息,这样的话不管是合法的交易还是非法的交易,在瑞士都会发生。对于国际资金的流动尤其是非法资金的流动来说,它是一个庇护天堂,其实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因为过去它是中立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关系都不错,所以大家对它也没有过多的关注,这样的话,瑞士的避税天堂长期存在。
惩罚VS妥协
交巨额罚单是为了继续生存?
如今,瑞士银行因保密制度缺乏透明度、涉嫌帮助客户逃税饱受外界诟病,被指为“避税天堂”,不少人利用这一法律钻空子,偷税漏税,甚至转移藏匿不法资产,瑞士银行业也不得不为此“买单”。
2013年1月3日,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银行韦格林银行承认帮助100多位美国富人逃避税收,同意为此缴纳5780万美元的补偿和罚金。同时,这家有271年历史的银行宣布将在经营超过两个半世纪后永久歇业。
延续了几十年、曾经是瑞士银行业最大卖点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如今为什么突然成了众矢之的?刘明礼认为,这还是金融危机惹的祸。
刘明礼指出,美国和欧洲这些国家因为经济形势不好,不想资金外流,所以不停地在给瑞士施加压力。金融危机以后它们都面临的现实难题是银行严重缺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境内机构的钱再向外流的话,可能会对本国实体还有就业的打击非常大。这是过去没有出现的情况,这次因为美国和欧洲经济形势不好,这样瑞士“避税天堂”的存在客观上会对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市场有一个负面影响。
面对欧美的重压,瑞士已经做出妥协,宣布将扩大与外国税务部门的银行信息交换。这一举措被欧洲媒体解读为瑞士固守了75年的银行保密制度开始失守。德国与瑞士已签署新税务协定,防止德国公民将资产转移到瑞士各银行并瞒报收入以避税。不过,刘明礼认为,瑞士目前的让步还很有限。
其实对于瑞士银行的金融保密制度,国际社会也是众说纷纭。就拿二战时期犹太人的财产来说,存在瑞士银行的犹太人财产确实躲过了纳粹的浩劫,但同时很多受害犹太人的财产也沉淀在了瑞士银行里面。因为保密制度对纳粹有效,对受害的犹太人家属也有效,没有相关凭证,谁也无法查询这些受害犹太人的账户。
这也就造成瑞士银行成为很多非法财产的避风港,无论这个钱的来源如何,只要到了这里就安全了。所以,电影里无论是毒贩还是恐怖分子,都要把钱存到瑞士银行的账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