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重庆的高管到北京的外交官和知识分子,中国已成为学者、记者和企业家选择长期驻留的国家。在华久居的加拿大政治哲学家丹尼尔·贝尔说,虽然每年有许多外国人到这里满怀渴望地学习中国文化,但估计他们不会成为“真正的”中国人。不论外国人把汉语学得多好,都无法消除其原有文化特性,而在美国许多移民仅用一代人时间就能做到。或许这正是吸引力的一部分:老外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中国人”,所以待在中国总显得与众不同。
在华外国人已突破百万,且还在增加。其存在引发了有关包容与排外、福利与慷慨、民主与自由言论的辩论。中国人怪外人(国内和外国的)造成街道拥挤和犯罪增多,但也意识到干脏活累活的常是移民,外国人帮助中国企业更快地抵达世界其他地方。北京和上海大都市的人也感念老外对他们国家崛起的贡献。
不久前中国推出自己的“绿卡”计划。对于把中国作为基地的老外来说,居留权变得像是人民币:灵活和可兑换。但同样就像人民币,这种自由是需要时间和谨慎应对的。中国人也不希望外国人太过本土化。一名中国企业家说,“就因为你汉语流利,所以热衷在餐馆或市场砍价,我们并不喜欢看到这种事。那是中国人的习惯……老外这样做显得占人便宜,我们觉得讨厌。”今后很多年,外国人占中国总人口都不会超过1%。与日本一样,中国是个老外永远不会被视为当地人的国度,即便他们接受当地习俗。中国不是大熔炉,而是个色拉盘,外国人无非就是撒在上面的少许胡椒粉,但被视为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帕拉格·汉纳,乔恒译)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