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表示:“航天员将首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动,这将成为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一大亮点。”
据介绍,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授课内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开展双向互动交流。
在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这样举国关注的事件之中,增加科普教育内容,让很多人惊喜。此前,各界都认为科普需要加强,也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但总体而言,科普受到的重视与其重要意义并不相称,形式老套、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以航天为例,此前的科普局限于讲座、展览等传统模式,创新性不足。公众广泛关注的航天领域尚且如此,其他领域可想而知。
关于科普工作,美国宇航局的做法可供借鉴。比如,将太空图片视为公共资源,民众可以免费获取;聘请艺术家将空间探索数据可视化,方便民众理解;老师和学生可获取精确到年级的科普资料;对作家进行科学训练,通过小说引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等。
随着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公众对太空授课充满期待。除了期待其如期举行、内容精彩、收到成效以外,还期待社会各界能认真总结与思考,让它给科普工作带来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