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配图:苏-35战机与T-50战机原型机
据俄罗斯军工信使网7月1日报道,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研制第五代航空作战平台的大国。此外,如果说中国第五代重型战斗机歼-20的首飞尚晚于俄T-50的话,那么在研制中型战斗机歼-31方面,中国则超越了俄罗斯,俄方暂时根本没有类似的研发项目。
俄罗斯军工信使网原文编译如下:
在近日举行的巴黎国际航展上,俄首次在境外公开展示了其最新研制的苏-35S型多用途战斗机,并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专家们认为,苏-35在本届巴黎航展上进行的一系列展示将有助于其赢得国外订单。目前,已有约10个国家对该型战机表示出了兴趣。
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公司总经理谢尔盖·切梅佐夫曾在6月10日表示,俄希望在今年下半年与中国签署苏-35战斗机的销售协议。就在此前几天,俄方还在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机场安排一架苏-35S战斗机为到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进行了飞行表演。表演飞机的机身编号为红色涂装的“07”,是2009年根据俄空军采购合同制造的第7架量产型战机。据现场观看表演的俄方专家证实,苏-35给中国专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在这些中方专家中,有些还是曾经参与仿制苏-27SK和苏-30MK战斗机工作的设计师。
尽管切梅佐夫拒绝透露俄中计划签署的苏-35战机合同的总价值和销售数量,但此前曾媒体披露,双方预计达成的销售量为24架,单价达8000万美元。这就意味着,在该交易中,仅飞机部分的价值就高达18-19亿美元,而如果再加上地面设备和配套的机载航空武器,合同的总价值将至少再增加50%。这样以来,俄中之间有关提供这一最新式多用途战斗机的漫长谈判进程似乎已近尾声。
有专家认为,长期以来,俄中双方在这一谈判中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供应的战机数量上。中方希望尽量压缩采购量,而俄方则坚持要求中方至少采购48架。除此之外,由于中国当年曾拒绝继续履行苏-27SK许可生产协议,不再采购近百套用于组装该型战机的部件,并开始在沈阳仿制苏-27SK和苏-30战斗机,因此俄罗斯人自那时起一直对向中国转让最新型战机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不过,经过俄中长期的谈判和协商,双方终于达成了能让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妥协方案:在第一阶段供应24架苏-35战斗机。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俄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第17次会议上,双方签署了有关中国购买苏-35战斗机的议定书。2013年1月22日,双方又在北京签署了《在作战航空领域进一步发展军事技术合作的俄中政府间协议》,其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引进苏-35。该协议为双方直接展开相关合同谈判开辟了道路。
需要提醒的是,苏-35是以T-10平台为基础的航空作战系统的终极发展型号。该型战机于2003年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航展上首次亮相,当时展出了一架机身编号为901的模型。苏霍伊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在保留苏-27战斗机成功气动布局的同时,大刀阔斧地改进了机身结构,包括使用新型材料,降低飞机的雷达反射特征,提高隐身水平等。据部分媒体报道称,苏-35使用的新型发动机可保障战机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实现超音速飞行,从而使该型战机具备了只有第五代战斗机才拥有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最而重要的是,苏-35拥有一套围绕“雪豹”机载雷达开发出的现代化火控系统,能够发现400公里处有效散射面积仅为2平方米的目标。或许,当前其他任何一种战斗机的机载雷达都不具备这种能力,包括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美制F-22和F-35战机。
随着俄中苏-35销售合同的即将签署,出现了两个关键性问题:第一,这种新型战机遭中国航空工业仿制的风险到底有多大?第二,这一交易将对南亚和东南亚航空武器市场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
现在的担忧是,中国可能尝试仿制苏-35,这一点正如其此前仿制从俄罗斯或欧洲获得的所有武器装备系统一样。与成功仿制苏-27和苏-30的本世纪初时相比,目前中国航空工业的水平和能力显然又有了大幅提升。可以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研制第五代航空作战平台的大国。此外,如果说中国第五代重型战斗机歼-20的首飞尚晚于俄T-50的话,那么在研制中型战斗机歼-31方面,中国则超越了俄罗斯,俄方暂时根本没有类似的研发项目。
不过,中国要想重复10—15年前的历史尚面临严重的限制,主要理由有三:其一,不应忘记的是,当年的仿制行为发生在俄罗斯向中国提供苏-27的生产许可之后,当时苏霍伊设计局和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制造厂的专家们还为中国的歼-11许可生产项目提供了庞大的支持;其二,中国至今仍无法制造出质量与AL-31F相当的仿制品,被迫从俄罗斯大量进口该型发动机;其三,现在已获证实的是,中国过去曾从乌克兰那里获取了有关苏-27、苏-33战斗机和AL-31F发动机的大量信息和技术。考虑到现在的苏-35销售合同并未规定出售生产许可证的内容,加之战机本身装备了更为复杂的117S发动机,而乌克兰的航空专家根本无法接触到相关的技术,因此,中国要想仿制这种战机将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
基于上述分析,更有可能出现的假设是:售华苏-27战斗机的历史将在某种程度上重演。众所周知,中国最初是在1992年获得首批26架苏-27,之后又购买了第二批22架,几乎就在同时,其又购买了约100架苏-27战斗机的生产许可权,并在1999年额外订购了28架苏-27UBK双座型战斗机。至于苏-30引进计划,中国在先订购了38架之后,又将采购总量增加至100架。这样一来,如果按照较为乐观的发展版本,中国至少还会再订购一批苏-35,并有可能会采购生产大批量(多达100架)苏-35的许可证。而较坏的发展版本则是,中国将仅仅采购一批苏-35,之后仅仅购买供该型战机使用的发动机。
至于俄中苏-35交易可能对南亚和东南亚作战航空装备市场产生的影响,合乎逻辑的推测是,这种强大战斗机在中国空军武器装备清单中的出现,至少会刺激越南和印尼继续采购俄制飞机。对这两个国家来说,继续采购先前曾经引进的苏-27和苏-30MK2战机已毫无意义,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中国空中实力,他们将被迫转而采购苏-35。此外,中国装备苏-35将会为俄第五代战斗机T-50进军东南亚市场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最后,还可以推测的是,印度的自然反应则是加速推进俄印第五代战斗机FGFA联合研制项目,或许还会增加采购数量,同时加快实施对苏-30MKI战斗机的深入改进工作,并会考虑为其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样一来,向中国出售数量并不算多的24架苏-35战斗机将会产生巨大的地缘政治、商业和市场影响。(范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