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国新办发布《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

2013-08-29 14:06:38 来源:新华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三、加强农业与粮食安全合作

农业事关非洲的发展稳定和脱贫减困,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中非双方在农业领域具有良好的合作条件和广阔的合作前景。中国政府重视同非洲国家在农业领域的互利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非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2009—2012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出口从15.8亿美元上升至24.9亿美元,增长了57.6%;中国自非洲农产品进口从11.6亿美元上升至28.6亿美元,增长了1.46倍,进口农产品中大部分是非食品类商品,包括棉麻丝、油籽和其他农产品。非洲农产品对华出口迅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自2005年开始实行非洲国家部分输华商品零关税政策,非洲特色农产品作为主要受惠产品之一,对华出口得以快速增长。以芝麻为例,从2002年开始,中国自非洲少量进口芝麻。在零关税政策推动下,中国自非洲进口芝麻快速增长,进口额从2005年的0.97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4.4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8.7%,高于同期中国自非洲进口全部商品的年均增速。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了良种培育、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投资活动。2009—2012年,中国在非洲农业领域直接投资额由3000万美元增长到8247万美元,增长了1.75倍。中国企业在非洲从事农业投资,增加了驻在国的粮食供给,提升了非洲国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在莫桑比克,中国投资农场的300公顷水稻试验种植,连续三年获得每公顷9—10吨的高产,中国专家指导当地农民耕种的水稻田产量,由原来每公顷3吨提高到5吨。在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由中国企业和中非发展基金合作投资的棉花种植加工项目,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当地数万种植户,有效增强了当地棉花加工生产能力。中国企业还在非洲国家积极开展农田整修、水利建设和改造,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其中,由非洲开发银行出资、中国企业承建的农田整治项目是卢旺达农业领域的最大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卢旺达境内主河流的整治和水资源利用。

中国政府通过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高级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传授推广农业生产管理经验和实用技术等方式,帮助非洲提高农业自主发展能力。2006年以来,中国已在卢旺达、刚果(布)、莫桑比克等国援助建成15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正在规划实施另外7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同时,中国还向非洲派出农业技术组和数百名农业技术专家,提供政策咨询,传授实用技术,培训当地人员。如中国与乍得开展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的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实现增产25%以上,推广种植面积500多公顷,培训当地农民数千人次。

今后,中国将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全面推进中非农业领域合作。建立和完善中非农业合作机制,加强中非双方在农业技术、品种资源、农业信息、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的合作。深化企业间合作,鼓励和支持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到非洲国家进行农业领域的投资与技术合作。根据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安排实施适当数量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深化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框架下的合作。

相关报道


编辑:马晓棠 标签: 非洲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