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早晨醒来的时候,我注意到气氛有些异样。餐桌旁的电视机正在播送家乡中国的图片,BBC新闻频道正在对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做追踪报道,投递到我家门口的《金融时报》也刊载了相同的新闻头条。
我打开笔记本,发现大部分英国新闻机构,从全国性报刊《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和《卫报》到地方刊物《康沃尔报》和《西北部报》,都在各家网站上做了卡梅伦访华的报道。
对于我来说,在英国媒体的聚光灯下见证中国是一种奢侈,因为我的工作是《中国日报》驻伦敦记者,通常需要每日观察寻找与中国相关的信息。
但是我感到,随着卡梅伦自2010年就任首相之后的第二次访华,英媒无疑在将来会对中国给予更多关注。
这不仅仅是因为英国政客热衷于强调中国的重要性。这也是因为中国通过贸易和投资正成为英国的伙伴,中英在此过程中建立了双赢关系。
实际上,卡梅伦希望帮助中国更好地接入欧盟市场,这成为今天新闻议题的焦点。
卡梅伦承诺通过他的“政治影响力”推进全面的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他相信这一协定将通过取消20个行业(比如汽车、医药和电器)的关税来达成。
除了大幅图片,许多英国媒体也强调了卡梅伦率领的代表团多数由德文郡韦斯塔韦香肠、莫尔顿自行车以及剑桥包等小企业组成这一振奋人心的事实。
考虑到卡梅伦率领的约120位商界领袖的代表团是英国派出的最大的代表团,这样的安排也不足为怪。英媒还强调了卡梅伦对此次出行赋予的重要性,他热切地希望此次访华能为英国经济所有行业大小企业带来机遇。
卡梅伦访华已成为英国大众的热门话题,在野党工党也渴望通过媒体传达自己的政见。
许多有关卡梅伦访华的报道也引用了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的话,其中提到,英国在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中应该加强并充分利用其“高技能、高科技、高收入经济”的比较优势。
我注意到,媒体还想挖掘关于此次卡梅伦访华的更生动的话题。
例如,《泰晤士报》在二版刊载了有关卡梅伦开微博并吸引了12万粉丝的报道。他的第一篇微博收到1万条评论,被转发3万多次。
看到英国媒体高度关注中国,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英国公众对中国的更好的了解是中英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
卡梅伦在他与中国领导人的谈话当中强调“开放”和“对话”。我感到这两点用在英媒对卡梅伦中国之行的报道以及这些报道将如何影响读者上面很适合。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刘艳秋 翻译:王怡婷 编辑:许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