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英报文章:不应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感到惊恐

2014-01-06 16:20:22 来源:新华国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英国《金融时报》1月6日发表了题为《勿担心中国增长放缓》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去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重大经济改革措施,以再平衡中国经济,降低其对债务的依赖,主要手段是逆转在过去30年里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国发展模式可能发生的这种大幅度转变,自然将增加预测中国2014年经济表现的难度。

我们已看到改革可能有多么艰难。过去4年里,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走走停停的减速态势——监管机构时不时尝试抑制信贷增长,导致经济增速大幅放缓,但每次随着政策制定者退让,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信贷的增长随即都会重燃,尽管节奏在逐渐放慢。2014年期间,随着抑制信贷增长和防止经济放缓过猛的两种努力继续此消彼长,我们将看到这种局面变得更加剧烈。

如果北京方面不能有序地进一步放慢增速,那么中国经济越来越可能触及债务能力上限,随后增长将无序下滑。北京方面日益意识到这种风险,所以2014年最可能出现的结局是,GDP增速将继续放缓,但放缓幅度会起伏不定,到年底时各方对2020年前中国GDP增速的共识预测会降至5%至6%。

2014年,我最关注的将是北京方面不畏政治、经济代价抑制信贷增长的迹象。更具体一些,我会关注以下四方面:

1、银行间市场的压力。今年6月和12月,中国银行间市场发生了两次流动性吃紧局面,第一次形势非常严峻,第二次相对温和。由于两次流动性吃紧都源于北京方面暂时放缓货币扩张,这显示出中国的银行体系对货币投放量快速增长的依赖有多么严重。近期发布的《中国黄皮书》(China Beige Book)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经营利润不足以偿债,有很大一部分(其份额还在增长)新贷款只是为了滚转旧债。换言之,中国需要信贷增长,只是为了避免承认不良贷款,而任何遏制货币供应增长的努力都可能引起财务困境的激增。由于信贷约束最有可能首先在银行间市场浮出水面,因此监管机构越是坚决地试图控制信贷,我们就将越频繁地看到银行间市场运转不灵。

2、利率市场化。尽管所有人都认为必须放开利率管制——尤其是要使普通家庭从中受益,但这么做可能提高解决财务困境的成本,并削弱能够获取银行贷款的强大集团的优势。这使利率市场化成为中国经济改革步伐与方向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3、淡化GDP增长目标。北京方面设定GDP增长目标,就制约了其设定其他变量目标、尤其是信贷创造目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由于再平衡需要家庭消费增长大幅超过GDP增速(至少10年内每年高出3个百分点),设定较高的GDP增长目标会使再平衡更难实现。北京方面越早淡化GDP增长目标(比如说转而采用家庭收入增长目标),中国经济调整就可能越顺利。

4、反映改革进程的GDP增长。目前,市场在GDP增长数据高于预期时感到振奋,在GDP增速下滑时感到沮丧。这种反应应当倒过来才对。由于低得多的GDP增长率说明改革与再平衡在有效推进,因此7%或甚至6%的GDP增长率应被视为北京方面难以实施改革和再平衡的迹象。

过去2年里,中国国内失衡终于不再加剧,并且可能略有好转。在此期间,尽管信贷增长继续加速,但GDP增速从前10年的10%至20%回落至目前的7%至8%。这预示着,随着北京方面决心真正再平衡经济,GDP增速将会进一步降至何种水平。

然而,我们不应对增速放缓感到惊恐。应明确一点,中国越是激进地解决债务问题,并解除以往导致国内消费与投资失衡的种种机制,短期内经济增速就将放慢得越厉害。GDP增速陡峭但有序的下滑可能是最佳证明:北京方面正强力推进改革,中国正在为今后10年的调整做好准备,以期重获更健康的长期增长。(迈克尔·佩蒂斯)

 

(来源:新华国际 编辑:林雪晴)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