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英媒:中英媒体开展对话 和而不同

2014-01-10 17:37:27 来源:新华国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英国《金融时报》1月10日发表了题为《中英媒体对话:和而不同》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伦敦塔桥上一间会议室的长桌两侧,不同肤色的中英面孔迎面而坐,首届中英媒体论坛开幕。

桌的一边,是来自中国主流报纸、电视和广播机构的高管和代表人物,对面,坐着他们的英国同行。并不宽敞的空间里,他们彼此的距离格外接近,这种角色集中的近距离对视,在中英媒体间不算多见。

而中国媒体人似乎也正急于拉近和世界同行的沟通距离。近年来,中西国家之间类似级别的媒体对话,已经在中德、中日、中美之间展开。“大家有相同的看法很好,看法不同也没关系,但最可怕的是彼此自说自话,不理睬对方的声音。”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表示。

但真正的沟通,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随着中英代表间的轮替发言,两国媒体人频繁摘带着同声传译器的耳机,而语言问题,显然不是他们彼此最大的隔阂。中国新闻社社长刘北宪说,“尽管中英交流的渠道正大大增多,但彼此间的了解仍然不够,而且存在很多片面和误解。”

很快,长桌两边就迎来了一次“交锋”。

起因,是中国《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的一席发言。这位在中国舆论界颇具争议的报人认为,西方媒体,尤其是美、英媒体存在价值观先行、立场先行、意识形态先行的报道倾向。“事实上中国正在经历非常快的变化。在政治等很多层面,我们仍然在很努力地搞改革。但尽管如此,你们(西方媒体)还是挑出我们一些毛病,来证明中国是没有希望的、是可恶的。”

“这让我很不舒服,因为你们在给自己的国民一个不正确的图景,引导国民对中国感到反感,让他们在投票上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让你们的国家领导人夸张地批评中国人权。引起中国政府反对,最后两国经济搞的很紧张。”

胡锡进继续表示:“是你们的报道导致了两国舆论的紧张,这不是中国的不幸,是你们的不幸。中国报道西方也会有情绪化的东西,但据我观察,要比英国媒体对中国批评少得多。”

长桌对面立刻出现了反对意见。英国环境网站《中外对话》总编辑伊莎贝尔·希尔顿说:“对于英国媒体报道中国的方式,我认为胡先生的观点是对西方媒体报道方式的不理解。批判主义是英国的特色,并非针对中国。今天英国的报摊上,媒体对英国政府的批评之声也是非常常见。”

《泰晤士报》外交事务主笔罗杰·博耶斯表示:“中英媒体之间需要更多地彼此尊重,而且这要建立在彼此互不干涉的基础上。不能把英国媒体对人权的批评,放到个人化的观点中去。中国的变化很快,怎么应对,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英国媒体自己也在思考,对此可以就此展开战略对话,用更成熟、更开放、更有规则的方式表达出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马为公则认为:“西方媒体谈论中国媒体时带有色眼镜,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如果问中国人提起英国,他们会想到什么?对英国人提起中国时,又会想到什么?我的一些西方朋友对中国政府的印象都不好,认为中国言论不自由。其实中国媒体对政府的批评还是很常见的。中国社交媒体也很活跃。中国三大互联网企业规模在世界上排进了前十。这种生态下,不能说这是政府控制发展的结果。”

而英国邮报集团总经理盖泽特为:“不能把西方媒体、英国媒体当成统一的整体来看待。在英国,不同媒体之间时常有不同意见,彼此也时常相互攻击。我的竞争对手们总希望把我们击垮,迫使我们裁员,因此媒体之间是完全竞争的关系。同时,也不要把英国和美国媒体混为一谈。”

有关中英媒体间某些观念上差异的讨论,持续出现在随后的对话中。

在讨论如何报道国际事务的议题上,中国央视的白岩松表示,“多元”是报道全球议题的基本因素之一,“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历史,由文化和发展阶段等很多因素构成。同样一个事件,我们会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进行解读,我们要因此学会倾听和尊重,不能强调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要学会聆听彼此的声音。”

而BBC中国事务编辑凯莉·格雷西则表示:“批评和挑战权威,是BBC的媒体风格,质疑是我们报道的一种文化。当然在报道中国事务上,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也希望有能力的中国新闻工作者,来到我们的平台,评论中国事务。”

同样来自BBC的东亚区主编阮青江则认为:“英国媒体不代表政府领导人的意志,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每个国家都有利,我们不是批评中国,但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尊重媒体原则。”

《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对此回应,“英国同行可能存在一些误解,中国媒体并不完全代表政府声音。同时双方在表述方式上存在不同,你们更愿意指着鼻子骂,而中国的表述方式则更委婉一点。”

而中国新闻社社长刘北宪表示:“很多英国同行认为我们替政府说话,但你们根本不知道,我们每天在多么深刻尖锐地批判着中国政府。不同的是,你们的批判是觉得这个制度根本就不成,而我的批判,是应该通过批评,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你不要让我相信,你们比我更关心自己家菜园子种的菜是好还是坏。”

刘北宪认为:“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太急于融入这个世界,太急于让世界认可它的存在。我们还应向世界学习很多东西,向英国媒体学习很多东西,但这是个过程,需要时间。”

财讯传媒总裁戴小京表示:“中国有句古话:和而不同,正因为观点不同,‘和’才有必要。”

这句话,似乎也正是对这轮讨论的总结。

 

(来源:新华国际 编辑:林雪晴)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