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务院各部门近日相继向社会公开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以锁定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底数”,接受社会监督。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央政府首次“晒”出权力清单、亮出“权力家底”,更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
1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公开国务院各部门全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2月11日举行的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他提出,在公开的审批事项目录清单之外,一律不得实施行政审批或新设审批事项。2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他再次强调,要逐步建立各级政府的权力清单制度。
有网友就此形象比喻:“政府正在开始一场‘透明革命’。”一些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权力清单”既能加强社会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也能强化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北京商报》引述专家观点称,以往行政审批由于不透明,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推广权力清单,能有效防止“边增边减”和“明放暗不放”的问题。北京大学教授周志忍认为,通过制定权力清单并向全社会公开,公众可对政府部门进行更有效的监督,可有效限制政府部门权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他同时提出,在行政审批减少和规范后,企业办事会更加方便快捷,公众的创业热情会被激发,“将给市场增加更多活力”。
凤凰网引述学者观点,着重聚焦本轮政府简政放权改革的“法治”特点:国务院各部门近日公开的“清单”内,每个审批事项都明确了设定依据,“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也让权力受到法治的束缚”。还有评论认为,权力清单有助于从制度上杜绝腐败,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各级政府的权力清单都要公开,一方面杜绝腐败,让百姓监督;另一方面取信于民,社会才可长治久安。”
在肯定现有工作的同时,也有更多人期待,“权力清单”的公布将带动政府“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推进。《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评论称,把这些项目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是推进整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起点,也是行政审批事项向“负面清单”管理迈进的第一步。从减少审批向“负面清单”的转变,一方面是和国际接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经济和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的需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等认为,下一步简政放权的重点应逐步向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转变,约束规范政府行为,为企业创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经商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召开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在要求各部门公开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的同时,也明确提出了“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他强调,各部门不得擅自新设行政审批事项,政府要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方向迈进,逐步做到审批清单之外的事项,均由市场主体依法自行决定。
有网民以简单的等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各级政府执法权力清单=向依法治国迈进”。还有人评论称:“一个行政审批的权力清单、一个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从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构建未来公共政治和资本投资的两大崭新柱石。前一个清单显示出决策层的自我限权和有限政府理念,后一个则透露了民间资本和经济发展的无限机会。”
(来源:人民网 编辑:党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