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外电称,在公布近三十年来最大胆经济和社会改革计划的短短几个月后,中国高层领导人即将举行会议讨论实施这些变革——但他们可能会谨慎行事。
路透社2月28日报道称,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于3月5日开幕,雄心勃勃的改革议程和把依靠投资与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转变为速度减缓但更均衡、更持续的增长将是此次会议的讨论重点。但改革的贯彻落实将小心谨慎、循序渐进。
中国社科院资深经济学家肖炼说:“领导层的决心很坚定,但这未必意味着改革能轻松落实。”
报道称,参与起草改革方案的经济学家们表示,在实施时不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造成影响的计划是重点议题,包括有助于遏制地方政府债务的金融系统改革以及设法逐步放开利率和货币制度。
他们强调,决策者深知,突然减速以及由此带来的就业岗位流失和破产会扰乱改革进程。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兼顾改革与增长意味着那些近期影响不大或有积极作用的改革措施会进展更快,包括行政改革、财政改革、金融改革、资源定价改革和放宽计划生育政策。”
报道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议上公布的年度增长目标将是一个关键信号。顶尖研究机构的经济师们都说,李克强可能会沿用2013年的目标7.5%,也就是说,今年会继续奉行2013年的谨慎策略。人们普遍预计今年的改革将加大力度,但从次序来看,带来痛苦较少的改革措施将率先实施。
报道说,中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已经下调了201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而着重于质量和效益。据官方媒体报道,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22个省份下调了2014年的GDP增长目标,7个省份的目标与2013年持平。
分析人士称,精简政府、关闭产能过剩行业负债累累的工厂等变革可能会退居次要地位,以免加剧就业岗位减少现象和损害社会稳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经济学家王军说:“改革需要慎重的规划和恰当的时机,底线是经济要保持稳定。”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2月27日报道称,在2013年11月召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启动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改革的更高阶段。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关键阶段,复杂且充满了挑战。认为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的想法是错误的。现在开始的是整体性改革,不但要改革发展模式,还要改善政治和社会制度,改革包括各个领域,尤其以技术、环境、民主、安全和国防这几个方面为重。要在同一时间内干好全部这些事儿,虽然有可能步调不一但是要让各个措施互相配合以保持协调。因此才成立了推动必要改革的新机构。
报道认为,中国这十年采取的措施能否成功取决于整体改革能否成功。停滞就等于后退,但是前方道路曲折且不明朗,因此必须保留让改革坚持到现在的关键原则:总结经验、务实主义和机动灵活等。
报道称,另一方面必须围绕中心和初始目标不改变,不放松中国社会从一个多世纪前就开始追求的现代化和长期发展的愿景,而要真正结束中国长期落后的局面不仅要让国家实力得到全面增长,而且还要让这种增长服务于人民,让他们受益。
(来源:参考消息网 编辑:刘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