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的小组讨论,“改革”始终是工会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在讨论中最频繁出现的词。不论是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还是政府工作报告,“改革”都是贯穿其中的核心词汇。
伴随讨论改革的话题的深入,一些问题也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改革靠什么来推动?如何推进改革才能赢得职工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为职工做些什么?在这几天的小组讨论中,工会界的委员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依靠职工尊重劳动 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回顾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历程,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长足发展,背后都离不开广大职工的支持和参与。广大职工为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付出了很多:从技术创新到效率提升、从下岗分流到再度创业,职工为改革做出了很多的牺牲。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改革开放不可能获得今天这样一个局面,“没有广大职工的参与,改革就会变成空谈。”盛明富委员的鲜明观点充分说明了职工在改革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被誉为“2.0版的改革”,同样也离不开广大职工的支持。“无论是在改革、发展还是稳定方面,广大职工队伍应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徐震寰委员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工会界委员的赞同。董秀彬委员认为,“我们的改革不仅是全民族的伟大事业,更应该是广大职工参与的伟大事业”。
然而,当前社会不少职工群众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一切向钱看”的想法影响了很多人特别是新生代的80后90后职工,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全总2012年第七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32%的职工认为工人社会地位有所下降。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也会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新一轮改革的全面深化必然要受到影响。董秀彬委员认为这种情况亟待改变,“一个民族不崇尚劳动,不尊重劳动是要出现大问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把尊重劳动放到很显著的位置,这是应有之义。”当然,现实情况也还是乐观的,闫克庆委员就认为,“80后90后的年轻员工责任感、主人翁意识还是很强的,我们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起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营造起尊重劳动的氛围,这是真正关系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长远大计。也只有如此,改革才有了最坚实的依靠。
维护职工权益 才能赢得职工对改革的支持
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力军作用,必须要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赢得广大职工的支持。这是工会界委员在讨论中普遍形成的一个共识。
当年的国企改革中出现的下岗潮,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国企改革后,大量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创业的过程相当艰辛,至今仍遗留下不少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一轮的改革大潮,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防范类似情况的发生,很有必要。
目前我国职工已达3.5亿。让职工对涉及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事项有充分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具体体现。把“依靠”当口号喊、当标签贴,忽视甚至损害职工利益,这样的改革很难让职工认同。
张世平委员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职工对新一轮改革的了解、认知、知情和参与,这个权力必须要保证,不能让职工稀里糊涂。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人,他们有这样的权力,对改革的过程要有所了解,要知情,要有所参与。”无独有偶,盛明富委员也认为,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改革中显得很重要,“新一轮的深化改革过程中,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企业改制方案,必须要经过职代会讨论。”林淑仪委员也认为,“只有让职工对改革明白、知情,知晓他的意义,才能得到职工的理解欲支持”。
要做到保证职工对改革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不能光靠企业管理者的自觉,还应该有政府的参与。“我呼吁,在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一定要衡量影响,避免对职工合法利益的侵害。”徐良委员认为,这个问题上也必须要有顶层设计。
不仅如此,王秀芳委员还认为,在新一轮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改革过程中,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国家应该给予重点扶持,“尤其是对这个过程中失业转岗的职工,一定要有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工会界的政协委员们认为,不仅在企业改制的问题上职工要能发言,平时涉及自身权益的一些问题,职工也应该有发言的权力。盛明富委员认为,当前包括国企在内的部分企业,职工去打工,工资多少,福利多少,是企业说了算,职工没有发言权。“就是去菜市场买菜,你卖多少钱,我买多少钱,还有个讨价还价的余地呢”,他总结道:“这是不公道,也是不应该的。”
促进职工发展 要注重“授人以渔”
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尤其是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的职工面临着转岗和重新就业的难题。改革过程中应该如何顾及这部分职工的利益,也是工会界政协委员讨论的热点。
“改革不能全部让职工来买单”,这是委员们讨论时不约而同提到的一个观点。林淑仪委员认为,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少企业面临的转型难题,更多的是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一些失误造成的,“职工是无辜的,不能置他们于不顾”。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年的国企改革过程中,下岗职工问题曾是一个涉及广泛而又解决复杂的问题,新一轮的改革,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分流职工的问题,势必难以进行。“一刀切下去,最后把下岗职工当作包袱丢给政府,这样不行”,徐振寰委员认为,必须要加大对这些转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在工矿区,这些企业的员工在拿到补偿金之后再就业和创业是比较艰难的,所以一定要对这些员工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让他们在转岗后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工作”,闫克庆委员总结说,“必须要给他们出路,让他们有新的发展,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帮助他们适应新的产业,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归根结底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而能否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关注转岗职工的同时,委员们也对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也有不少见解。
来自生产一线的邹先荣委员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技术上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通过不断的充实自己,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才能更好的推动改革和发展。”“提高生产力,既包括技术提升,也包括人的提升。这就要求职工本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学习新的技术,适应企业新的发展需要”,林淑仪委员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工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企业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只有工会才能准确了解企业和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