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发生十年来,美国政府把反恐作为压倒一切的要务。十年过去了,美国促成了全球反恐合作,推翻了支持恐怖主义的塔利班政权,重创了基地组织,击毙了恐怖大亨本·拉登。但美国与国际社会真的更安全了么?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全球反恐战争会不会滋生出更多的恐怖细菌?无法独善其身的中国面临着何种周边反恐形势?
***阿富汗——一杯调制了十年的“血腥玛丽”酒
外界有观点认为,自从拉登被击毙、基地组织内一些高层陆续被剿灭后,“基地”总部力量受到了永久性的削弱,目前正处于9·11以来最脆弱的时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反恐专家董漫远则认为,拉登被击毙,对“基地”的打击主要是感情上的,并未对其发展构成转折性、毁灭性的打击。
“基地”在拉登被击毙后,马上推出了新掌门扎瓦赫里,迅速补齐了领导班子并进行了内部整合编制,对巴基斯坦和驻阿富汗美军展开了系列报复行动,与此同时,该组织还加深了与阿富汗塔利班、巴基斯坦塔利班之间的行动配合。虽然“基地”与塔利班之间存在矛盾,但他们在推翻伊斯兰世界“叛徒腐败政权”、打击美国在中东海湾利益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相比之下,分歧只是策略性、技术性的。
盘根错节的同盟关系使这些组织间有形成恐怖主义“辛迪加”(原指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的趋势。
流亡在阿富汗、巴基斯塔境内的“东突伊斯兰运动”与塔利班有着很深渊源。“基地”发动9·11袭击后,美军在2001年年底发动阿富汗战争时曾俘获22名东突分子,并将他们关进了关塔那摩监狱。拉登之死并未使得“基地”伤筋动骨,他们的“恐暴能量”(恐怖暴力行为能量的简称)还在,依然能给予“东突伊斯兰运动”庇护和人员资金的支持。东突分子靠着这样的“后台”,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为跳板,加强与我国新疆境内东突分子联系,为境内东突分子提供培训与武器,威胁着我国西部边陲的安全。
19世纪英属印度总督寇松把阿富汗比作“鸡尾酒”,他曾说,“阿富汗的战略位置让全球帝国、区域强国和众多邻国都要来搅和一把”。然而,原本甜美的“鸡尾酒”经过美国等西方国家十年“调制”,混合了泥土、血泪和痛苦,如同欧洲传说中混合了少女鲜血的“血腥玛丽”一般,个中滋味只有“品尝过”的国家才知道。
***南海——恐怖主义势力染指重要海运通道
8月底,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首次访华在国内引发不小争议,其主要原因便是中菲两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的分歧。南海问题一直是国内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又主要集中在主权争端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副教授徐飞彪表示,一旦你的邻居强大起来,你自然会有着本能的戒心与焦虑。中国作为崛起势头强劲的国家,给周边国家带来压力,他们做出这种本能反应是正常且符合逻辑的。
然而,在这一焦点问题的背后,却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徐飞彪副教授称,由于连接马六甲海峡的南海海域拥有重要的海运通道,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海盗活动,每年发生的海盗袭击事件数量与索马里不相上下,但由于近几年来亚丁湾海域索马里海盗的兴起与媒体的大量报道,使得与其严重程度不相上下的南海海盗问题却被人们忽视了。
尤其是最近十年来,东南亚国家恐怖主义势力,诸如菲律宾臭名昭著的阿布沙耶夫武装、印度尼西亚极端组织伊斯兰团等不断渗透到南海海域,对沿岸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航道的通行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在关注主权争端、经济利益纠纷的同时,这片海域的安全隐患也绝对不容忽视。
***印度——发展之余勿让国家成为恐怖主义温床
2008年11月26日夜间,印度最大城市孟买陷入混乱与恐慌之中。一批批携带冲锋枪和手榴弹的武装分子出现在街头,制造了十余起恐怖袭击,造成近200人死亡,成为9·11后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伊斯兰组织德干圣战军随后声称对此负责。人们在悲伤的同时,也在思考:印度何时成为了恐怖活动的温床?
徐飞彪副教授分析说,恐怖袭击已经是印度多年来挥之不去的困扰。由于国内种族多元、宗教繁杂,印度独立以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恐怖主义问题,每年都有数百起袭击事件发生。
作为印度的邻国,中国是否会受到安全影响?董漫远研究员表示,印度国内的恐怖主义活动主要针对的是印度政府和社会,并未对我国构成直接威胁。但必须意识到,同印度一样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平稳定才是发展的基础,失去安全,大国梦也就失去了意义。
然而,近年来印度想把军事势力朝南海海域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施加压力,这也是事实。作为两个崛起中的亚洲国家,中印有着共同的利益与关切,我们有理由相信印度总理辛格所说的话:“世界之大,足够容纳中印两国同时崛起。”
世界上还有不少恐怖组织仍然十分活跃,之所以有人选择追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选择、没有自由的生活,他们只能寄希望于通过暴力来发泄绝望。美国等西方国家借反恐输出自己的民主价值观,强迫别的国家民族认同接受这套理论,不仅会导致反恐力度越来越小,还会将更多人“逼上梁山”。用暴力反击恐怖组织固然不可或缺,但让人们更多地拥有自由发展的机会,才是战胜恐怖主义的最有力武器。
(陈璐 编辑:婧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