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首次遭袭,被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中的3架先后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华盛顿五角大楼,还有一架则坠毁野外。这一事件在令全世界震惊愤怒的同时,也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基地组织的恐怖本性。自那之后,“反恐”成了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
*** 拉登没了 “基地”还在
今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头号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境内被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这一消息立即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它似乎意味着美国“十年反恐”的最终结束。然而,在人们清醒过来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虽然拉登没了,但“基地”还在,遍布全球的恐怖组织依然威胁着普通民众的安全。
有评论指出,如果说在2001年塔利班倒台前,基地组织是金字塔似的组织结构,拉登处于这个金字塔的最顶端。那么,2001年之后,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基地组织早已变成了伞状结构,分支机构众多,并且自主权很大。因此,它已不再是像外界看来的、只效忠于拉登的固定团体,而更像是由各个分散的小组织和“打手”组成的松散机构。拉登的死对该组织的内部运作没能产生致命性打击。
此外,拉登之死对“基地”分支的影响不大,像北非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该组织虽然“崇拜”拉登,但也有很强的独立性,已经成为了全球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而也门的“基地”分支同样不会被拉登的死亡所“震慑”。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言,在2002年到2003年那个时期,如果拉登被击毙还有重大意义,而现在拉登的影响力已经“式微”。
*** 老二接棒 暗杀名单公布
6月16日,基地组织通过一个伊斯兰网站发表声明,宣布该组织原二号人物扎瓦赫里已经接替拉登,成为新一任头号领导人。声明同时威胁称,在扎瓦赫里的领导下,基地组织将继续发动“圣战”。
有反恐专家表示,作为新头领的扎瓦赫里为了树立威信,很可能会对西方发动大型袭击,以彰显“基地”在拉登死后仍能继续运转。而在6月初,扎瓦赫里曾发布一段长达28分钟的的视频讲话,除了表达对拉登之死的哀悼之情,他还警告美国会为杀死拉登而“感到后悔”。
几乎在宣布新领导人的同时,基地组织公布了一份包括40个人的“暗杀名单”,号召追随者以上述人员为目标,到其居住的地方“干掉他们”。
名单包括了美国政界要人、智库成员、华尔街精英以及与军方相关的商业人士等,其中26人还被附上了照片、电话和家庭住址。
对此,美国联邦调查局表示,这是一种网络威胁,但“没人知道这次威胁是否会被执行”。不过,政府方面则担忧,该名单会在其他恐怖组织之间互相分享,尤其是袭击对象的信息如此详细,很难断定恐怖分子在获得这些信息后会做出什么举动。
*** 转变策略?图谋建国
5月28日,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发表声明,宣称该组织已占领也门南部阿比扬省省会津吉巴尔市,并宣布该市为基地组织在也门南部建立的“伊斯兰酋长国”的首都。
西方媒体报道称,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的武装分子28日当天在阿比扬省面对当地居民宣读了这一声明。也门新闻网站“也门观察家”则援引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安全官员的话,表示基地阿拉伯半岛分支武装人员在27日就已经控制了津吉巴尔市政府设施和大部分区域。
对此,有军事专家分析称,基地组织过去追求的政治目标并不是建国,而是在全球对美国和西方发动恐怖袭击。在新的领导人产生之后,该组织立即有了“新动向”,这也是值得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事件。
而在此前数天,基地组织高级领导层曾推举前埃及特种部队军官赛义夫•阿德尔担任该组织的临时领导人,以弥补因拉登被击毙而留下的权力真空。阿德尔被认为是基地组织中影响力颇大的“战略家”,在阿拉伯语中“阿德尔”的意思是“正义之剑”。
阿德尔反对9•11这种大规模的恐怖袭击,认为那会遭到美国的激烈报复,让“圣战运动”付出过高的代价。2005年,他曾写过一份基地组织计划纲要,呼吁基地组织将精力集中于更大的目标,即“建立一个国家”。
*** “摸鱼”利比亚 难有大动作
9月5日,欧盟反恐事务协调专员戴科乔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利比亚出现混乱局面,基地组织北非分支趁机“洗劫”了利比亚政府军军火库,获得了机枪等一批武器装备,其中甚至还包括“地对空”导弹,有可能对过往该地区的航空器构成威胁。
戴科乔夫还说,根植于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的基地组织北非分支的对外威胁正日趋加大,目前它能够影响的范围包括尼日尔北部、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北部以及塞内加尔的南部地区。
戴科乔夫同时强调,尽管世界仍面临恐怖袭击的威胁,“但再次发生与9•11相同规模和复杂程度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
同一天,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在另一个场合指出,9•11事件促使北约首次引用共同防御条款,并在阿富汗部署了军队。“我们今天的世界比10年前更加安全了,从总体上讲,自2001年以来国际恐怖网络已经受到了重大打击。”
(柳洪杰 编译整理 编辑:刘纯萍)